25歲的周文顥是澳門全職游泳運動員,有「澳門蛙王」之稱。李富嬋是他的前教練,她對周文顥說出的這句話,是在9年前。當年周文顥16歲,正在上海訓練,準備出戰亞洲游泳錦標賽。李富嬋見他成績不斷進步,就叫他嘗試達到奧運入場的標準。
但周文顥覺得,遠望著這個體育界的比賽殿堂,「這個目標太遠了」。更何況事實上,澳門根本無法參加奧運會,而這件事,他在小學時就已經知道。
澳門無法參加奧運,社會上流傳最廣的解答,大多都指向了澳葡政府的不積極——1987年成立的澳門奧委會,一直都有嘗試申請加入國際奧委會,但在1991年被拒。當時澳門主權移交在即,宗主國葡萄牙也不甚積極爭取,結果拖拉到1996年奧委會修改章程,訂明只接受聯合國認可的主權國家成為成員。但像香港和中華台北,雖然兩地都不是聯合國認可的主權國家,但因為它們都在改章程前已經成功入奧,所以不受新例影響。
這一場看似申請時機不對的緣慳,背後看不見的原因,其實跟這城的命運一樣,無法避免受到外圍政治局勢所形塑。1991年澳門申請被拒,國際奧委會給出的原因,是翌年舉辦奧運會的巴塞隆拿選手村床位不足。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