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乘風破浪的姐姐2》:為什麼這一次文娛資本的算盤落空了?

當觀眾對女藝人「咖位」差別與在節目中的權力大小津津樂道,可能忘了這源於一種畸形生態:你必須足夠成功,才能獲得基本的尊重。

《乘風破浪的姐姐2》:為什麼這一次文娛資本的算盤落空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

《乘風破浪的姐姐》是去年大陸最火的綜藝,播放流量數據攀高,令製作方同時也是播出平台的芒果TV市值超過美股上市的愛奇藝,成為商業成功的範例;同時節目也帶起社會討論眾多,好評爭議都有,但普遍還是期待它能展示有所不同的女性力量,給更多處於各種社會焦慮中的女性以鼓勵。這檔節目更與後來爆紅的劇集《三十而已》、脫口秀演員楊笠的言論一並,將大陸性別討論的熱度愈加推高。

承接第一季人氣、熱度與期盼,《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下稱「姐姐2」)得到芒果TV更多的資源推廣,嘉賓陣容在娛樂標準來說更加強悍,顯然被寄予厚望。然而1月22日開播以來,《姐姐2》的表現一再低於先前的最低預期。若說第一季被人評為「高開低走」,第二季可謂切實繼承了「低走」兩個字。即便臨近4月16日結局,《姐姐2》在微博上依然只上過零星數次熱搜,豆瓣上的評分走勢也從5.5跌到5.3。為何資源投放更多、聲勢更加浩大、嘗試再次將性別議題結合綜藝娛樂工業的《姐姐2》,進入如此慘局?娛樂工業與社會議題的融合嘗試,註定會是四不像?

《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中的安又琪。
《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中的安又琪。

1.從安又琪說起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