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教育
當理想碰到荊棘,香港新聞之路如何走下去?
「有朝一天,新聞的真象可能就保存在你內心,最後的防線就是你。」
全面管制時代:反壟斷、雙減、整治飯圈……將如何形塑中國社會?
商業、社會、家庭、個人的邊界被打破,對於一切事情,黨決定全面管制。
國殤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畫遭強拆後,他們寫下自己的記憶
被三間大學強行拆遷的六四雕塑展品,見證學生成長,連結校園內外,不限地域,不限時空。「在歷史洪流下,它成了有生命的實體。」
端開麥:凍卵作為一種選擇,真實還是無奈?
凍卵看起來可以讓人掙脫一些枷鎖,卻又好像多了不少隨之而來的陷阱。
我為中國孩子編撰英語教材:「我們一直在自我審查」
我們迴避中國近代史的部分,也絕對不會碰當前的社會事件。
評論|
學人對談|鄺智文 x 高馬可:歷史不只是看資料,那歷史是什麼?
歷史不只是相對的,因為有些事比其他重要,這有好、有壞。
舉報、關停、轉型,「雙減」之後中國教培行業經歷了什麼?
政策落地的90天內,3.3萬教育相關的企業在市場中消失,中國人的教育焦慮因此緩解了嗎?
臉——大寫的人,無處安放的自由
「我們現在繼續做的,也會成為國殤之柱故事的一部分,這就是我想要的,讓它去反映香港民主、自由的狀況。」
我聞到被清洗的味道:一個美國教師在香港
這也許只是個開始,外國教員不然叩頭,不然被趕走。就好像我們的香港學生一樣,走,或者屈服。
中國職校學生的困境:不得已的選擇,「混日子」的學習,看不清的出路
職業教育在中國的官方論述中「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卻在民間一直被戲稱為「斷頭教育、次等教育」。
中國藝考生困境:所謂低分上名校,他們真的選對了人生捷徑?
想通過藝術類招生進入名校的藝考生們,將面對愈來愈高的隱性成本。
逃離應試教育
「沒有主體性的介入,再完美的人生都只是一副空殼。」
1
...
5
6
7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