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教育
新香港新校園︰學生、家長、老師,他們竭力撐開愛國圍牆的夾縫
公民科老師余子游的兩個孩子,每天都自動自覺在電視旁唱中國國歌。「你可以守護到你的學生,那你守護到自己的小朋友嗎?」
被毀約、去西部、進體制,大陸逾千萬畢業生如何「上岸」?
「如果就業部門誠實的話,到七月上旬畢業的時候,還沒有工作的畢業生應該超過400萬,這個估計已經很保守了。」
評論|
「孩子是這場大流行病最大的受害者」 ——反思德國疫情封鎖措施的得與失
德國政府實施了成本巨大的防疫措施,但最終是兩敗俱傷的結局——高風險群體大量的死亡,兒童和年輕人成爲了「失落」的一代。
復課了,一切就會好嗎?家有幼童,如何捱過疫中兩年半
「小朋友要上學、要出街玩,才正常發展的,不然你做多少網課、家長教育、補救措施,都沒有用的,只是頭痛醫頭⋯⋯」
大陸新聞系教師自述:我們的新聞教育是如何淪陷的
作為新聞系老師,你可以假裝自己價值中立、避免評論,避免教育學生真相最重要。
岑學敏:台大國文必修要廢除嗎?香港與英國經驗來看?
進一步來說,我認為,台灣的教育需要認真區分語文教育、創意寫作、翻譯與文史哲專業――這些皆是不同範疇,不應混淆。
台灣逾1.9萬人自學:「逃避學校」、「花費不菲」,自學開啟哪些可能?
「如果對人或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就會緊緊抓著主流價值觀不放。」
評論|
「中國行動計劃」的終結:那些恐懼的學者與被製造的焦慮
雖然表面上已中止,但「中國行動計劃」在四年多的時間裏造成了了巨大的寒蟬效應,美國高校當前正在開展廣泛的安全「自查」。
買賣同罪、催生三孩、「減碳」剎車…中國「兩會」釋放了哪些信號?
今年中國「兩會」上,曾備受主流媒體追捧的互聯網企業老闆們已經風光不再。
當理想碰到荊棘,香港新聞之路如何走下去?
「有朝一天,新聞的真象可能就保存在你內心,最後的防線就是你。」
全面管制時代:反壟斷、雙減、整治飯圈……將如何形塑中國社會?
商業、社會、家庭、個人的邊界被打破,對於一切事情,黨決定全面管制。
國殤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畫遭強拆後,他們寫下自己的記憶
被三間大學強行拆遷的六四雕塑展品,見證學生成長,連結校園內外,不限地域,不限時空。「在歷史洪流下,它成了有生命的實體。」
1
...
4
5
6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