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大陸台灣深度

身為一個「敵國人」:被貼上標籤,卻未被理解的在台陸生

陸生在時局和政治話題下,自身都沒有得到被理解的機會;兩岸交流的期待,很自然也就落空。

一隻鴿子在台灣一所大學内。攝:陳焯煇/端傳媒

一隻鴿子在台灣一所大學内。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梁景鴻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3-09-04

#兩岸交流#陸生

陸生王淩已經在台灣的大學就讀六年。兩岸關係緊張的當下,她無時無刻感到自己是一個「敵國人」。

在一堂社會學的課上,她的授課老師講到2020年中天新聞台不予換發衛星電視執照、從有線電視被下架的事件,請同學思考事件後續發展。老師很自然地說出了「匪台」二字,指稱被認為立場親中的中天電視台。「一開始,他還意識到課上有陸生,講漏嘴一兩次後就改回來。可是,最後還是忍不住,多講幾次後就不在乎了,『匪台』、『匪台』一直說。」

王淩疑惑,如果中天親中就是「匪台」,中國是匪國:「那我是什麼?我是匪?」

去年8月2日,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來台晚間,王淩正和好友在台北的餐廳吃飯。鄰桌討論到這則新聞,而她和朋友在點餐。一開口,她的捲舌腔調和兒化音,就讓她備受側目:鄰桌的客人轉頭、直直盯著她,好像希望用眼光把她趕走,說她不應該待在這裡。

同日,「佩洛西」的關鍵字在微博登上熱搜榜高位,大量中國網民在互聯網上等待「見證歷史(武力統一台灣)」的一刻。在台灣留學五年後,王淩已經對這種新聞感不到興奮,她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為了衝突或戰爭歡呼。

三千多名還在台灣的陸生一樣,她很難跟朋友說起這些。對著其他陸生,她怕遇上立場不合的衝突,也怕被舉報;對著台灣朋友,願意深入交談的寥寥可數。

我們很難想像,台灣和中國大陸曾對這批學生投以兩岸交流的期待。

在台灣,陸籍人士就讀大學有兩種方式:透過台灣以外地區的大學申請,來台當交換學生(台灣官方稱研修生);或是在台灣的大學入學,成為學位生。

陸籍交換生政策繼疫情下暫停三年後,在今年2月重啟。數百名交換生來到台灣的同時,同為陸籍,在台灣就讀學位課程的陸生,卻在倒數離開台灣的日子。至今,中國大陸政府仍未恢復大陸畢業生來台就讀大專院校,他們或是將成為兩岸開放陸生以來,最後一批的陸籍學位生。

2022年4月4日,國立台灣大學。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2年4月4日,國立台灣大學。攝:陳焯煇/端傳媒攝:陳焯煇/端傳媒

期待落空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把對岸的人塑造成這個樣子?」

12年前台灣通過《陸生三法修正草案》,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學學位時,台灣大學方期待改善「兩岸關係的無解和誤會」。而在對岸,前中國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也在2009年表示,鼓勵陸生赴台,推動兩岸交流。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