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中港關係
社民連的「香港故事」:一個左翼激進政黨從冒起、活躍到消亡
社民連的身後,是一段時空壓縮的香港反對運動歷史。
國安法五周年及七一,香港政府高官發文中的五個關鍵重點
「國安與愛國」、「軟對抗」、「美國與地緣政治」——從特首、三司到十五局,文章整理近月高官發文和受訪的重點內容。
評論|
香港28年(下):主權移交後,五位特首的管治、抗爭與改造
當「國安法五週年」成為新的紀年。
香港社民連指因巨大政治壓力解散:有愧於心但沒其他選擇|Whatsnew
被問及香港未來民主路,陳寶瑩回答:「我不想將任何虛假的希望給任何人,包括我自己。」
香港維園第六年沒有六四燭光,黑衣市民雨中持花及默坐悼念|Whatsnew
六四36年,警察在維園周遭嚴密佈防,截查及帶走市民;另一邊,有曾參與六四遊行的市民在家鄉市集購買大陸特產。
六四36年,專訪歷史學者何曉清:被逼離港後,我們還是在一起的
從研究流亡到進入流亡生活,她為與故鄉和香港分離而痛苦,但歷史讓她肯定自己並不孤單。
香港47人案首批被告刑滿出獄,當局車輛清晨接載四人離開|Whatsnew
凌晨12時多起,多間傳媒通宵等候,但未能拍攝四人離開監獄的面貌。
李兆基辭世後:香港地產商步入黃昏?一個舊時代的結束?
從李兆基的商業王國,到多年來引發的收地爭議,一窺香港地產商與官方之間的矛盾共生關係。
影像:國安教育日十周年,中港官員公開講話聚焦譴責美國
當國安教育日碰上中美貿易戰,夏寶龍以強硬措辭呼籲「不忘國家利益」。
香港民主黨逾九成黨員通過授權跟進解散,或明年才完成程序|Whatsnew
記者會上,民主黨並未具體回應外媒指他們遭受中國官方壓力而解散的說法。
評論|
敲打還是重捶?李嘉誠「非一般賣港」,與中港政商關係嬗變
從前是懷柔統戰的「港澳同胞」,現在是政治規訓的「自己人」。
香港中學教育加入「赴內地考察」,因出現人身和健康事故引起爭議|Whatsnew
考察團由教育局提供舉辦,部分為取消通識科後、新科目「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課程之一。
1
2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