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影視
評論|
《漂亮朋友》影評談:同志議題,政治隱喻,以及情緒出口
耿軍明顯在尋找另一種語言體系,與影展電影的語境接軌,也與環大陸受眾的政治光譜接軌,用一種「你懂的」隱喻系統,去把沒法直面的議題,迂迴抵達。
張贊波專訪:時代中人性越加卑劣,如何記錄,如何受傷
「有時看到星空、月亮、晚霞,幸好這些還沒有被直播宇宙、被這物欲橫流的世界完全污染,這樣的部分永遠在的。」
《化外之醫》導演專訪:看待台灣外籍移工,可以不要自覺高人一等嗎?
「台灣過去對移工的角色描寫都是藍領階級,但我們將主角設定為白領階級,用這角度來看台灣移工問題,會更有戲劇性。」
評論|
第43屆金像獎評論:兩個鬼佬與香港電影
行業前景堪憂,這應該是獲獎感言講得最多「香港電影加油」的一屆。
香港電影「寒冬期」眾人談:戲院已死?謝票無用?東南亞市場是救星嗎?
金像獎紅毯在即,香港電影卻面臨戲院結業、市道低迷、乏戲可拍的行業寒冬,我們與各行電影從業者談些星光盛宴間未必傾訴的心底話
評論|
《想飛的女孩》影評:電影文化精英的身份認同危機
《想飛的女孩》獲得影展入圍,卻在後續口碑和票房表現上不盡人意,為什麼它陷入了這樣的境地?
《虎毒不》導演陳小娟:關於媽媽,和需要被看見的照顧者們
《虎毒不》不僅拍的是個體,而是拍一整套社會結構如何壓迫、如何削弱、又如何將掙扎其中的新手母親推向極端邊緣。
評論|
真人版《白雪公主》的一場假裝:迪士尼疲於奔命,卻沒討好任何人
最老的公主動畫,最新的公主真人電影。從歷史上看,迪士尼的所謂進步主義並不真誠,他們更多是在做想像中當下觀眾想要他們做的事
台灣電影《夜校女生》:脫下制服後你是誰?|編導專訪
90年代末的台北,她們一個是正牌日校天之驕女,一個讀夜校彷似「冒牌貨」,交換制服的故事也來自編導的親身經歷⋯⋯
評論|
徐克《射雕英雄傳》:反戰電影緣何遭遇滑鐵盧?
《射雕英雄傳》的創作理念完全站在幾部春節檔電影的對立面:反戰主題;個體敘事;去娛樂化;節制暴力。
評論|
第75屆柏林影展,政治在此已然是雙重標準?
關注議題的柏林影展,現在卻似乎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表達自由不再暢通無阻了?
影像:全美落幕,台灣二輪戲院的一夜
猶如回到那個時間比較慢的年代,人們從小洞取票,排隊等待進場,穿過走廊,揭開紅幕,逾半世紀的黑房內,經歷一場集體的催眠。
1
2
...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