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穷游、#复古港风——“小红书营造的是过去的香港”

大陆旅客拥抱香港的“旧”,同时摒弃香港的“新”。
大陆旅客拥抱香港的“旧”,同时摒弃香港的“新”,因为那些“新”的可以和大陆比较。Lu 曾听过“有人去完香港 K11 之后说:还不如上海和武汉的 K11。”。摄:林振东/端传媒

编按:近年,小红书成为了大陆游客的香港旅游指南。在过往被视为购物天堂的香港,大陆游客自疫情以来改变的旅游习惯——特种兵、穷游、Citywalk——似乎未如港府和商界预期般极速挽救旅游业。端传媒早前刊出了小红书 Citywalk 在香港的报导,提出以下问题——在漫步的旅游方式中,城市会被去脉络化吗?抑或带来理解的入口?在第二篇有关小红书与香港旅游的报导中,我们则整理了小红书上有关香港的叙述,并透过访问了解今天大陆旅客眼中的香港。

今年21岁,刚出社会工作的达子是珠海人,2023年11月17日,她第一次来香港。出发之前,对香港毫无概念的达子只能在小红书搜寻香港的关键字“#香港一日游”、“#香港攻略”制订行程:到达香港后直指中环,沿著荷里活道 Citywalk 至西环,然后乘天星小轮过尖沙咀,在维多利亚港海傍拍了张“李嘉诚同款”打卡照——祝愿自己早日成为成功人士——然后回家去。

自2023年2月6日,香港与中国大陆全面通关以来,来自中国大陆的旅客逐月递增。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访港旅客有3399万人次,当中大陆旅客占78.7%,有2676万人次;两项数据均是疫情前、2018年的数字约一半。

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最新发表的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里,提到会增拨逾10.9亿港元加强推动旅游发展,其中包括以“城市漫步”等为主题的沉浸式深度游。三年足不出户,当关口重开,对大陆旅客来说,香港现在的吸引力,可能不再只是“美食天堂”、“购物天堂”。

游客在维多利亚港海旁拍的“李嘉诚同款”打卡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游客在维多利亚港海旁拍的“李嘉诚同款”打卡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记者会上提到,“香港旅游的吸引力是肯定的。”旅游业是香港经济的四个主要行业之一,2018年占整体 GDP 的比例为4.5%,疫后旅游数据的表现备受各界关注。但旅游业逐渐复苏,是否代表店家生意也复苏?倚著栏杆打卡的人潮和食店长龙再现,对大陆游客来说,现在的香港有什么吸引力?他们想要看到的香港是旧的、抑或新的?

200元人民币穷游香港一天

在西营盘咖啡店 Winstons Coffee,店员 Jeff 每天看著大陆游客在店门口打卡。Winstons Coffee 于2015年开业,装修主打欧美电影院风格,店舖招牌文字定期更新,通常是 HAPPY 及 HONG KONG。

“我留意过,从对面马路拍过来是最好看的,他们有人会站在马路中间拍照,很危险!”Jeff 说话时,咖啡室的玻璃窗外有两名悉心打扮的女生低头看电话,又抬头看了看咖啡店招牌,“她们在找最佳拍摄角度。”Jeff 已经摸熟了大陆游客的打卡模式。

西营盘的 Winstons Coffee 门口是游客打卡热点。摄:林振东/端传媒
西营盘的 Winstons Coffee 门口是游客打卡热点。摄:林振东/端传媒

他却摸不透他们的消费模式。“每10个大陆游客当中,只有4个会真正进来光顾,而且多数两个人买一杯,打卡用。”Jeff 说,“我们原本也以为开关后大陆游客能带来不少经济收益,但当他们真正来到,才发现他们的消费力没有想像中那么强。”

他举例,“我原本以为每天可以从他们身上赚得100元,最终可能只有40至50元。他们的消费模式改变了,变得更加保守,不再像以前一样疯狂消费。”

近年大陆经济增长放缓等原因使人民币贬值,2018年,港币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0.844,至2024年1月已升至1:0.909。一直以来,许多大陆游客来访香港买名牌,奢侈品店也将香港定位为进驻大陆的重要跳板。然而,近年京东、天猫旗舰店等网上平台均有大型品牌官方店进驻,不怕买到假货;而拼多多等网购平台又能提供更低廉的价格,中、港化妆品和奢侈品的差价亦收细,不用专程来港购物。

香港似乎已无力留住一掷千金的大陆旅客。旅游发展局总干事程鼎一曾表示,2023年旅客重返香港后,不再疯狂购买奢侈品,导致零售消费下降。

Jeff 和老板知道 Winstons Coffee 成了打卡热点,特地多做一份简体字餐单,“还试过做推销,如果在小红书开一个 Post 就可以享有八五折优惠。”后来想到这对香港及外国游客不公平,就没再做折扣。

当一杯40元的咖啡也让大陆游客却步,Jeff 隐隐感到中国大陆的经济也许不再大踏步了。

截至2024年1月31日,小红书上与“#穷游”相关的浏览量达到4亿2260万次,“#香港穷游”的浏览量也有220万次。小红书涌现大量“穷游攻略”,〈人均RMB200“穷鬼攻略”——香港一天往返〉、〈大学生穷游香港之攻略与心得〉、〈跟朋友一天穷游香港暴走3W+(三万步以上)〉,更有人留言:“穷游香港最便宜来回二十多港币,自带水和干粮坐车到屯门下车然后可以去爬山,玩一天就走咯,累了饿了就吃干粮,可以去沙滩玩,免费的,寺庙免费的。一天来回路费不超过50(掩嘴笑表情)路边矿泉水3港币一支”。

穷游者大多二十出头,他们刚从家里独立出来,未有经济能力,但又想跑出去看看世界;同时亦是他们,在中国的经济困境中首当其冲。中国从2018年开始公布青年失业率,即16-24岁城镇年轻人的失业率,2023年以来,数字每月上升,6月为21.3%,为有纪录以来最高。

此后国家统计局突然宣布自2023年7月起停止公布青年失业率;2024年1月,统计局重新发布青年失业率,数字大幅下跌至14.9%,统计局表示修订了该数据统计方法,将实习的在校学生从统计样本中排除,但此举引来质疑。

年轻人兴起“穷游”旅游模式,迎合了青年就业市场下行等等的背景。

游客在九记牛腩外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游客在九记牛腩外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大陆通关后,大陆旅人流行起“特种兵式旅游”的旅游方式,主打“去过”、“浓缩就是精华”,特点为时间紧、景点多、花费少,甚至休息也只是在车上浅睡一会,因此被中国网友调侃为“特种兵”。

一个叫“甬轩”的浙江宣传公众号分享“特种兵式旅游”出现的背景是:“文旅复苏背景下,出去看世界的情绪得到解放”、“憋坏了的他们选择义无反顾地奔赴诗和远方”。奔赴香港的特种兵,匆忙起来可以在12小时内从落马洲过关,走遍旺角、油麻地、尖沙咀、湾仔、铜锣湾、中环、坚尼地城,再返回落马洲。

另一边,也有一群人转向 Citywalk(城市漫步)。Citywalk 是指一种“沉浸式的、慢节奏的体验”,旅人以步行为主,漫无目的地在城市漫步,是一种“走来走去找快乐的行为”。有大陆评论认为在 Citywalk 低成本游玩的流行背后,映射“人们对消费主义所营造出的精致生活的厌倦”。

未成为成功人士之前,珠海来的游客达子选择穷游香港。她的经济状况不算富裕,本身少买名牌,但习惯在大陆网购的她感觉大陆什么名牌都有,没有什么一定要在香港买的。不过,在她家人印象中,香港药妆依然是信心保证,千叮咛万嘱附她买些药回去。

最终她在药妆店花了1000多港元,又买了500多港元护肤品,“逛的时候对比网上的价格,发现比较便宜就买了”。最叫她惊喜的是在游客打卡点、西式面包店 Bakehouse 花12.5港元买的蛋挞,这甚至是吸引她下次来港的理由。

尖沙咀星光大道的内地游客。摄:林振东/端传媒
尖沙咀星光大道的内地游客。摄:林振东/端传媒

短短一天行程后,达子觉得香港的“风景好特别,这边的建筑物和街头风味都不太一样,大厦又高又密集。”让她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小红书所描划的复古“港风”。达子假期不多,香港是距离她最近,又能让她一尝到异地旅游的快感的地方。可惜碍于行程太短没能去旺角、尖沙咀,还有她最想去的迪士尼乐园,“以后有机会也会跟朋友一块去(香港)的,挺好玩的。”

港味,小红书中的假香港?

中环荷里活道在“小红书”有另一更广为人知的名称——中环涂鸦街——这里每走几步便有一大堵涂鸦墙。拿坡里籍、长居香港的街头艺术家 Vincenzo 每天都会在老字号凉茶舖公利竹蔗水旁的铁闸作画,他成为大陆游客眼中“最美的风景”,被称为“流浪画家”,在小红书有他专属的标签——#香港涂鸦墙——相关浏览量达58900次。

自从 Vincenzo 在小红书出名,他就像名画蒙娜丽莎,每天面前挤满拍照打卡的旅客,一组人一拍便15分钟,人多时队伍有两三间店舖长。可是 Vincenzo 觉得,“他们只是当我是布景板,没有人看我的作品!”

在等候打卡的人龙中,有来自南京的孙氏姊妹。她们安排了三天两夜的香港之旅,“第一天逛旺角,走了两三万步,实在是太累了,所以今天不 Walk 了,我们打车,从一个景点去另一个景点。”这是一趟打卡之旅,拍下的影片全发放在她们的抖音帐号上。

中环荷里活道,公利竹蔗糖水旁的涂鸦墙,长期都有游客排队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中环荷里活道,公利竹蔗糖水旁的涂鸦墙,长期都有游客排队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来公利竹蔗水凉茶舖之前,她们先排了一会队,在附近的九记牛腩吃午饭,店内说的普通话比广东话多。除了吃饭、打卡,会否购物?两姊妹面面相觑,摇摇头,“没打算购物呀,除非看到香港特有的东西吧。”妹妹认为香港有的牌子大陆都有了,要是没打折,没必要特地跑到香港来买。

眼看快轮到她们拍照,妹妹脱下外衣,从袋里掏出一件深蓝色连身格仔短裙穿上。上一组人刚走,妹妹便坐上石壆,以涂鸦墙作背景拍照。孙小姐镜头背后,Vincenzo 正在作画。

为什么要换衣服?两姊妹答:“因为复古呀!”她们眼中的香港弥漫著一股复古气息,“南京没有这种复古感,”这也就是“港味”。

在小红书,这种“港味”往往与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黄金时期脱不了关系。“港味”在妆容穿衣风格上,大多指以前港产片中的男女明星,他们眉型清晰,轮廓深邃而俐落,多穿高腰裤、牛仔外套、连身裙,再配上40年前的霓虹灯、唐楼、双层巴士作背景。小红书有不少“港味”滤镜,王家卫电影风、TVB 电视剧风,甚至有港味照片的调色教学,每个网红都能自己导一套港产片。

Winstons Coffee 的老板是英国人,员工 Jeff 说:“我觉得 Winstons Coffee 之所以会出名,应该和香港的历史有关,香港曾经是一个殖民地,他们来到这间具有浓厚异国色彩的咖啡店便会联想到这城市背后的历史,可能这对他们而言是有吸引力的。”

过往香港一直被冠上“购物天堂”、“美食天堂”的美名,可是在特种兵及漫游者的攻略下,这些标签似乎褪色。截至2024年2月26日,在小红书上“#香港”的浏览量有49亿9790万次,而“#香港旅游攻略”为10.5亿;标签了“#香港美食”及“#香港探店”的帖子分别有10亿及8.4亿,可见香港的餐饮对大陆旅人依然有吸引力。

而“#香港购物”则为3.8亿,仅为“#香港美食”(10亿)及“#港风”(10亿)的约四分一,与“#复古港风”(3.7亿)及“#经典港片”(3.9亿)相约。

在大陆旅人眼中,来香港寻求“复古”、“港味”可能已比购物更重要。即使是“#王家卫风格”(5687.9万)也比“#香港手信”(2034.6万)及“#香港必买”(1830.3万)多出几倍。

“我觉得小红书里面的香港都是假的,不是我认识的香港。”来自深圳的 Lu 说。Lu 今年23岁,2023年9月开始在香港读硕士,在此之前几乎每个月都会到香港闲逛。他没有计算自己跑多少景点、日行多少步,但他自觉比较熟悉真实的香港——上过太平山、去过长洲游泳、逛过不下数十次屯门,乘小巴也会喊“有落(有人下车)”。

但也因此,Lu 眼中的香港是现在进行式而非过去式,“不能说完全是假的,但我会觉得小红书营造的是过去的,不是现在的香港;是片面的,不是全面的香港。”

Lu 认为,从大陆来香港旅游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像他这样住在深圳,偶尔过来逛逛的“过客”;另一种是广东省遍远地区或其他省来的“游客”。“深圳来香港实在是太近了。”香港与深圳之间的那道关口就像一道门,轻轻一推便可串门去,香港对他而言不像一个旅游景点,“香港和后花园一样,每次过来都是走走逛逛。”

而对其他省的人来说,香港就是远方,距离使一些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建立在王家卫及周星驰的港产片之上。Lu 觉得,“深圳人和深圳以外的人对香港的看法是有点分别的。”

油麻地警署拥挤的打卡人潮。摄:林振东/端传媒
油麻地警署拥挤的打卡人潮。摄:林振东/端传媒

在经过油麻地警署时,重门深锁的警署门外站著密密麻麻等候打卡的人,还有零丁几个站到对面马路去。Lu 看著他们,说:“其实他们很可能来完一次就不会再来了。大陆人其实不是很喜欢来香港,觉得(和大陆)差不多。”这是他一位成都朋友来完香港之后给他的反馈。

“既然如此,你呢?你喜欢香港什么东西?”“喜欢她几十年前的东西。”Lu 不假思索地答,在看过香港今天的样貌后,他依然爱那个有复古滤镜下的香港,而小红书反映的也许正是大陆旅人们希望看到的那个美好香港,而非今天的香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Lu 的爸爸在退休前曾因工作关系,在深圳香港两边跑,他亲身经历了香港经济繁荣的黄金年代,Lu 受爸爸影响,亦会说广东话、看繁体字。“在他眼中,香港一直是个发展繁荣的地方,和几十年前一样。”香港像一架跑车一直遥遥领先,到某个弯道,才蓦地发现另一架原本落后的跑车——深圳——已经追上来了。

Lu 小时候经常随爸爸来香港,“觉得香港人就是有钱,因为什么都很贵。那时我很少在香港的餐厅吃饭,要吃都是麦当劳、大家乐、茶餐厅。”一踏足香港,他的自尊心便缩成一颗豌豆,胆颤心惊,不敢做太出格的行为,“会想:我这样做香港人会否不喜欢?”

他的姐姐以前来香港会说广东话,但他发现近年她都会说普通话,“可能是自信了,觉得说普通话都没关系。”他觉得,大陆旅客近年在世界各地都变得更加“自我”,“大概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觉得我们已经是一个在经济及其他方面都足够强大的民族、国家,我不用理那么多东西,不用看你们的脸色。”Lu 说,过往他们担心香港人歧视他们,现在“他们会歧视香港人歧视他们”。

于是大陆旅客拥抱香港的“旧”,同时摒弃香港的“新”——因为那些“新”的可以和大陆比较。Lu 曾听过“有人去完香港 K11 之后说:还不如上海和武汉的 K11。”在小红书“香港 K11 Art Mall”的官方帐号中,有人留言:“很小没啥逛的,不如万达(深圳万达广场)”。

香港有什么地方好逛呢?答案是以前的香港。

Lu 眼中的香港是现在进行式而非过去式,“不能说完全是假的,但我会觉得小红书营造的是过去的,不是现在的香港;是片面的,不是全面的香港。”。摄:林振东/端传媒
Lu 眼中的香港是现在进行式而非过去式,“不能说完全是假的,但我会觉得小红书营造的是过去的,不是现在的香港;是片面的,不是全面的香港。”。摄:林振东/端传媒

自信的来源首先撇不开经济,像 Lu 认为他们这一代人看著深圳的摩打越转越快,跑到与香港并驾齐驱。2001年,Lu 刚满一岁,香港 GDP 为1694亿美元,深圳当年数字不及香港的18%;到2018年,Lu 准备升大学,香港 GDP 为24000.98亿元人民币,而深圳 GDP 为24221.98亿元人民币,比香港高出221亿元人民币左右,是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据深圳官方公布数据,其 GDP 连年超越香港,两者差距日渐放大。

不过在人均 GDP 方面,香港数字依然较高,2022年香港人均 GDP 为38万元港币,而深圳则为18.44万元人民币,比香港低近一半。

每周日傍晚,Lu 会从深圳湾口岸过关香港准备翌天上硕士课,排队过关时,他周遭的广东话像环回立体声,他左右张望,全都拿著蓝绿色的香港身份证,几乎没有一张港澳通行证。“以前都是深圳人过关香港。那种感觉有点复杂,好像风水轮流转。我怀疑香港的经济没有以前那么好。”而且近年的大时大节,北上到深圳消费的香港人比来港的大陆访客要多。

不过 Lu 认为香港的东西质素始终比深圳好,“以前香港人都追求最贵、最好的东西,现在却到深圳来追求价格更廉宜、质素较低的东西,尤其是食品。”周四放学,Lu 从深圳湾口岸过境回家,队伍中不乏穿校服的跨境学童。

“以前觉得香港人比较 Privilege,因为深圳是依靠香港发展;现在觉得两地平等了,差距缩小了。”Lu 比喻大湾区是一间公司,香港是负责对外推销的人员,而深圳则是负责制造产品的工程师,两者角色不同,但缺一不可。

Lu 打算硕士毕业后在香港找一份工程师工作,他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香港不做世界的经济中心,也可以做中国和外国的中转站。”

游客在湾仔金紫荆广场外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游客在湾仔金紫荆广场外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洋紫荆与簕杜鹃

紫红色的洋紫荆绽放于深秋,至翌年三月凋零,此时桃红苞片含著白色小花的簕杜鹃正绚烂。

陈鑫也觉得香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而深圳的黄金时代或许正开始。“每个地方都有她自己的发展周期跟节奏,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一直繁荣,这是自然规律。而香港在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的高速发展时期后,现在我觉得不能说是没落,只是增长放缓了,进入一个稳定、平缓的发展周期。”

在福建出生的陈鑫今年30岁出头,南漂深圳七年,从事网络高科技行业,月薪数万元人民币,在深圳置了业,他形容自己是“新中产”。“有句话说:来深圳就是来搞钱的。对吧?大家都比较拼、上进,确实深圳的机会和回报也比较多,因而造就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就是节奏快,倾向关注自己的事业和工作。”陈鑫说话语速偏快,“深圳人还是很物质的,大家都讲求发展,本质还是希望发展、经济更好。”他笑出了声音。

“不可否认的是整个深圳的节奏和压力肯定是不小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面,我有时候也会很倔。大家都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精神层面的生活。”喜欢听音乐、看电影的陈鑫觉得深圳是个只有工作和经济的枯燥城市,没有可以让他脱离赚钱思维的文化产业及氛围。过来香港旅行就成为他每一两个月一次的滋润。

香港带给陈鑫的新鲜感与疗愈感,是其他深圳邻近城市所没有的,东莞和惠州,在陈鑫眼中和深圳差不多的枯燥,“没有太多惊喜和意外”。陈鑫对2012年第一次来香港的记忆仍新,“从尖沙咀地铁站出来后走到维港海边,看到对面密密麻麻的高楼;然后坐缆车到太平山顶去看夜景,那种繁华深深地冲击、震撼著我。啊⋯⋯是个不一样的城市啊⋯⋯”

陈鑫也会来香港消费,去年11月初,他就在东荟城买了6000多港元的衣物鞋履,但对他而言,香港真正的吸引力在于为他透不过气的繁忙生活提供喘息空间,“有一个周末我可以抽离出来,到一个相对不一样的环境及文化氛围里去,滋养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层面,这对我来说,是香港一个更深层的吸引力。”

油麻地百老汇电影中心的电影宣传海报。摄:林振东/端传媒
油麻地百老汇电影中心的电影宣传海报。摄:林振东/端传媒

除了偶尔想来闲逛散心,陈鑫每次来香港都以一个文化目的为主导,主要做些深圳没有或只能在香港做的事。陈鑫的文化生活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看电影,在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电影《怪物》还未在大陆上映时,陈鑫就特地跑到油麻地百老汇电影中心看;不少旧电影例如《悲情城市》、《霸王别姬》修复版,深圳没有上映,“我错过了这些电影上映的年代,现在有机会就很想体验一下在大银幕上看的观影感受。”

喜欢音乐的陈鑫也经常来香港听演唱会。1月27日,陈鑫原本买了门票到亚洲博览馆听台湾歌手安溥的演唱会,惟最终有事取消。当初未公布演唱会有深圳站,陈鑫在公开发售前便在原价上加了二三百元托黄牛买票。演唱会当天,完场后门外停泊了多架前往不同中港口岸的大巴。

“会去香港看演唱会的就两类(中国大陆)人,一种是很有钱可以追星的,另一种就是深圳人。”他说,“深圳人去香港实在是太近、太方便了!”他就来香港看过五月天、Twins 等港台组合的演唱会。

陈鑫喜欢到香港看展览,M+博物馆、大馆,他都去过。西九文化区中的M+博物馆于疫情中正式对外开放,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则于2022年中开幕,成为香港新文化地标,小红书上关于“#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浏览量有1870万次,而“#香港M+博物馆”及“#香港故宫”分别有560万及1800万。

没有特定活动时,陈鑫便去逛香港的唱片行买黑胶。在深圳湾口岸过关后,陈鑫会搭50元的跨境大巴,一小时左右就到达旺角。他知道信和中心有好几间二手唱片行,要不然就搭几个地铁站到深水埗唱片店 White Noise 寻宝。“在寻找及选择唱片的过程,我感觉很 peaceful、很舒服。”唱针把陈鑫积聚的压力一一划开,他感到自己在香港被治愈了。

Lu 在旺角信和中心的电梯上。摄:林振东/端传媒
Lu 在旺角信和中心的电梯上。摄:林振东/端传媒

香港的 Position

近年,香港及广东省政府开始著力抚平两地之间的坑纹,中港融合继续加速。去年香港政府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提升大湾区城市间高水平合作”的重点措施,包括北部都会区发展;粤港两地又推出首批超过100项跨境通办政务服务,让两地居民和企业可以使用养老或报税等服务。香港市民现在可以“智方便”手机应用程式,与广东统一身份证平台对接。

疫情复常后更多大陆餐饮品牌进军香港。大陆的手打柠檬茶在香港盛行,与港式柠檬茶分庭抗礼。有一次,陈鑫在旺角闲逛间倏地看到大陆连锁超市“钱大妈”,他微微一愣,理性上他觉得这是两地经济互动的结果,感性上他觉得“这很不 Local!”仿似一下子把他拉回深圳去。

他认为香港还是该保留多一点自己的独特性,例如霓虹灯就该继续让它闪耀,“这些象征著这个城市的文化和传统的东西应该要更多地被保留下来。万一那些招牌都没了,我心里会感到有一点可惜。”陈鑫说,“如果有一天香港的这些吸引力也逐渐没了,我肯定就不会常去啊!”

大館於去年的展覽「霓續」,有超過25個經保育後重新安裝的霓虹燈招牌供遊人觀賞。攝:林振東/端傳媒
大館於去年的展覽「霓續」,有超過25個經保育後重新安裝的霓虹燈招牌供遊人觀賞。攝:林振東/端傳媒

喜欢看动漫、虚拟 YouTuber(又称 VTuber)的 Lu 也觉得,令香港与众内地城市不同之处,就是香港的多元文化,他能在香港看到内地没上映的《Gridman Universe》,买到大陆没有的动漫周边,“信和东西很多诶,很多特典周边淘宝找不到的。”Lu 一说起动漫就兴奋,“我觉得在亚文化这方面,香港真的做得比大陆好很多。”经过电影中心时,Lu 看见大门外有人坐著露营椅、排队购买韩国导演朴赞郁《分手的决心——分镜本》签书会门票,他瞪大了眼睛,“深圳很少这类活动的。”

“其实我希望香港像现在这样就好了,我知道大陆和香港都一定会变化,所以香港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一个⋯⋯ Position 吧,就是独特的位置。”Lu 喜欢坐巴士上层最前排的位置看车来车往,深圳是左軚车,香港是右軚车,像两个颠倒的世界。

(尊重受访者意愿,陈鑫为化名。)

讀者評論 2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疫情之前香港也难称是购物天堂和美食天堂了,现在北上深圳消费更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还是价格和汇率不再有优势。

  2. 文章寫的太淺了.年輕人窮游/Citywalk非常普遍,歐洲城市也有大量青旅,即使不住店也有街頭過夜或者過夜巴士的可能.香港誇張的運營成本和居住質量,根本沒辦法給窮游客提供合適的住宿選項,不過夜是經濟權衡後理所當然的結果.政府想賺游客的錢又沒想好target什麽游客群體,自己對香港旅游業的文化定位和市場錯位,沒意識到新香港對大部分人根本毫無吸引力,只有文化想象中的舊香港還剩一些旅游價值.但投入資源復現舊香港已經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會上升到政治問題.

  3. 小红书旅行模式是一回事,游客们在哪里都用打卡并且打卡很可能自私而给别人带来困扰,肤浅也就不说了。香港本身城市的变化是另一回事,我最留恋的目前还在,但以后也不知道了……

  4. 年青人背包穷游,City Walk ,Window Shopping 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不好? 我不算年青人了,也经常在旅游城市背包乱走,没有在著名餐厅或景点消费。各人有各人的玩法,没什么奇怪的。

  5. 离深前最后一次去香港
    看那些在这里看不到的电影和书籍

  6. 看不到隧道尽头的时候,大家回去追忆那个蓬勃向上的时代。香港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回忆的空间。

  7. 「咁係因為你悲觀,我睇到由治及興帶嚟嘅好處」

  8. 文章像是寫一個完全脫離政治、只剩下TVB電視劇的香港。一切改變的原因如同房間裡的大象不敢說。
    個人是再也不會去香港了,如今這些所謂的打卡地點不過是可以批量複製的建築。至于從前吸引人的小食店、何韻詩達明一派的演唱會、各種小書店則消失殆盡。

  9. 我喜欢仍然有着與內地不一樣的香港,昨天下午在香港停留了6小時,做了两件事:到西九龍捐血站捐血;到香港中文大學书店买了幾本內地不可能出版的書。

  10. 不知是否由于作者对香港的认识并不够深,探讨始终停留在了表面的感觉。

  11. 我一直保持一月至少去一次香港的習慣,香港是難得能夠給我喘息的地方,讓我得以隔絕掉工作生活中的煩惱。香港在人文方面的建樹要領先大陸不知多少。香港這個城市就像是什錦罐頭,裏面總有一個水果適合你。

  12. 端的好處在於讀者水平高,看留言就知道了

  13. 同觉得这篇文章深度不够。小红书追求的到底是过去原汁原味的香港?还是在大陆规则下选择性呈现的所谓“港味”?讲实话,看了作者的描述后,我并不认为小红书和部分大陆游客分得清自己想去打卡的究竟是滤镜下的香港还是一直在作抗争的真实香港。毕竟就算是旧香港,也是有各种冲突矛盾的。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小红书或许选择性无视,但作者作为一个反思者,不应该不提及背后长期存在的问题。

  14. 不知道記者年齡和背景為何,但 lorretta 提到的法輪功,至少五年沒有看到了;獨立書店嘛,會不會是太小眾了、導致記者的人脈涵蓋不了?(我個人是喜歡書店的,但同時也覺得看實體書的人不多,在智能裝置時代更如是)
    如果記者本身也是使用小紅書理解、探索香港的一份子,能夠寫成這篇文章也合理;就像是自畫像,同時也許能引起《端》的香港和大陸讀者的興趣。
    但不知道她對香港的「過去」有多理解,也不知道她有多少空間去討論「舊」到「新」的轉變。

  15. 2006到2009年在深圳工作,每個周日都從龍華花好幾個小時到香港一日遊‧心態跟文中「陳鑫」一樣,香港的多元文化底蘊和自由空氣是口岸裡面沒有的‧如今對台灣人來說,香港也不再是購物天堂,隨著政治局勢香港越來越隔著一層紗。我自己不會再想主動去香港觀光,怕記憶中的印象蒙塵

  16. 用了小紅書使用者的視角去看香港了,深度和角度不夠🤔,文章有點被受訪者牽著走了

  17. 同意樓下,寫的膚淺了,沒有深刻點出香港在時代之下的變與不變。

  18. 文章寫得非常膚淺,對於「小紅書」和如今大陸遊客在香港的觀感只停留在皮毛。香港為何如今沒落?恐很難回答此問而不提及港區國安法對香港社會,輿論和思想環境的影響?大陸遊客曾經來香港能見到法輪功運動人士的示威抗議,能看到獨立書店各種在大陸無法接觸的禁書,看到這是一個多元化的自由社會,也是香港從繁華到「只是又一個大陸城市」最根本的轉變

  19. 个人体验是,香港的商品不再有价格优势

  20. 怀旧的背后透着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