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生活方式
你而家喺邊?移民戀人絮語:學會告別也重新發現自己
移民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同時教會了我怎樣面對失去,怎樣跟過去告別。
找回年味的人:重拾年俗與台灣的春節記憶|端聞 Podcast
台灣年俗其實源自「沉島傳說」,與中國的「年獸」傳說不同。
找回年味的人:世代流轉中,台灣春節年俗的重生與創造
一道菜頭粿的滋味,便乘載著一個家族的血緣、過年的記憶。
2024年終專題:媒介變遷下,文化生活的變化|端聞 Podcast
電影本身像一個媒介,一個鏡子,反映不同社會的所在的脈絡。
2024年終專題:中國經濟困局下的個人生活|端聞 Podcast
「由盛轉衰」造成的心理衝擊,有時候比一直過苦日子會令人更難以承受。
走一趟葵廣、西九、紅磡地庫,捕捉夾公仔玩家各種「打台」身影
未必人人都能如願夾出想要的禮品,但說到底也是在各取所需。
從尖沙咀鬧市到地區商場,香港夾公仔舖的逆市博弈
拯救經濟?黑心鬆爪?為了興趣?場主和台主說,這門生意「賺不了大錢但快樂」。
香港青年學佛筆記:盡做之後放下,「佛也做不到,放過自己吧」
困局面前,「是否真的要那麼離地,打坐就算呢?沒有敵人即是怎樣?」
專訪香港爵士樂團體「翻騰三周半」:即興,在框架裏最自由地走動
「在這個年代的香港,在這個失去了一種動能的時候——知道下個星期可以去Jam、知道我接下來有場演出,所以要預備、要努力。」
「去中國化」或口味和商業模式變遷?外省菜地位引台灣網上爭議|Whatsnew
在身分和「去中國化」的討論外,爭議牽連出台灣社會變遷下對飲食的階級性的批評。
「形象聖手」劉天蘭:貶值年代,香港之「美」可以不廉價?
「即使很偏鋒,世界這麼多人真的會找不到受眾嗎?我想我們都算是繼承了香港電影拼盡它、死盡它的精神。」
黑悟空也奪不回客廳
周怡身邊沒有主機同好,她的朋友大多不是本地人,孤身在深圳打拚,合租的房子放得下一台電腦,卻難以容納大電視和大沙發。
1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