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好奇,一篇報導背後,記者與編輯經歷了哪些思考與取捨?全新上線的會員限定新聞信《走進編輯室》,邀請你走入幕後,一覽記者手記、新聞觀察與未曝光的故事。現在加入暢讀會員,首年限時 9 折,解鎖更多會員專屬內容。
廣東省的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疫情日前暴增,但經歷了高峰後正在持續回落。廣東省佛山市衛生健康局連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佛山市佛山市8月6日新增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為175例,8月5日174例,8月4日為194例。
2025年7月8日,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發現首個境外輸入病例,於7月15日首次對外通報此個案。佛山市順德區衛健局同時通報該區截至15日已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8例,均為輕症病例。此後疫情逐步擴散,並開始向周邊省份以及港澳地區外溢。截至目前為止,廣東省已有超過七千病例。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衛中心8月2日報告了首例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患者為12歲男童,近期曾到佛山市外遊。由於病人整個潛伏期逗留在佛山市,衛生防衛中心認為他是在外遊期間受到感染,屬輸入個案。8月6日香港再報告三例輸入病例。而澳門衛生局7月18日接獲首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報告,且已經出現本土病例。
台灣今年早前已有基孔肯雅熱(又稱:屈公病)的病例報告,多為輸入性病例,7月出現首例本土病例。台灣8月7日報告首例由中國大陸輸入的基孔肯雅熱病例,病人7月到廣東省佛山市和深圳市訪友,7月30日返台後確診。
台灣疾病管制署8月5日發出新聞稿,宣布提升廣東省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即「警示」(Alert)級別。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也提高對中國大陸的旅遊警示級別為第二級,即「加強預防措施」(Practice Enhanced Precautions)。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國的感染情況「可控」。
廣東省佛山市政府7月29日啓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級響應,這輪疫情至此已經成為全國關注的事件。

氣候變化下高發的蚊媒傳染病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Alphavirus chikungunya)引起的疾病,由受感染的蚊子傳播給人類。其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皮疹、關節和肌肉疼痛,多數患者1周內會好轉,偶爾關節疼痛會持續到數月。此病的致死率約為0.1%,年幼、年長以及有其他健康問題的人群則可能有引發更嚴重疾病的風險。
基孔肯雅熱的發病症狀與登革熱等病毒性蚊媒傳染病相似,這使得基孔肯雅熱誤診率高,也使得感染人數更加難確認。而2024年廣東省已經爆發了登革熱疫情,據《第一財經》統計,2024年9月到10月近兩個月,廣東全省新增報告的登革熱病例數累計過萬,為近五年新高。其中佛山市和廣州市是此輪登革熱疫情的重災區。
央視新聞2025年7月25日播出對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的採訪,解釋佛山市今年的基孔肯雅熱疫情規模為何格外大。劉起勇稱,中國廣泛分布的伊蚊(又稱:斑蚊)為病毒的傳播提供了媒介,同時氣候變化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而《端傳媒》去年11月也曾報導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讓登革熱的流行在中國越發頻繁且逐漸北上,北方省份出現病例變得愈發常見。
作為蚊媒傳染病高風險區,廣東省各地定期組織滅蚊工作來預防流行。然而當地尤其是佛山市民衆的實際體感是連續兩年經歷了蚊媒傳染病流行,去年登革熱疫情時經歷了因病例增加過快,一度出現醫療資源短缺,使得此次基孔肯雅熱疫情在社交媒體如小紅書上出現了為數不少批評當地政府公共衛生部門應對不力的聲音。《明報》走訪了首例輸入病例所在的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騰衝村,當地一間藥房老闆則表示,6月初該村已陸續有人出現感染基孔肯雅熱後的症狀,包括發燒、出皮疹、關節痛等。
防控與滅蚊的再動員
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7月31日發布了《基孔肯雅熱診療方案(2025年版)》,其中明確指出目前中國尚無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只能以預防和對症支持治療為主,且建議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作為自限性疾病,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對症支持治療是退熱、鎮痛和止癢。
惟佛山市政府8月4日宣布,即日起在佛山藥店購買退熱鎮痛等對症治療藥物須實名登記,包括連花清瘟膠囊在內共47種。此舉觸發了民衆對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封控記憶。而廣東省疾控局8月5日明確表示,基孔肯雅熱患者不能拒絕防蚊隔離。其稱防蚊隔離是阻斷「人-蚊-人」傳播鏈的核心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疫情擴散範圍。而在佛山市順德區,基孔肯雅熱患者在「收治病房」裏會被防蚊紗網包裹,以防再被蚊子叮咬導致病毒外傳。又由於當前沒有基孔肯雅病毒的自測辦法,因此所有出現症狀的疑似感染者都需要去醫院做核酸檢測來確認。

不配合防疫措施的實體與個人則可能面臨直接的行政處罰。佛山禪城區司法局、南海區衛生監督所、三水區衛生監督所等部門8月6日聯合公布了基孔肯雅熱防疫的典型案例,並對部分機構給予行政處罰。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在轄區內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展開「無蚊小區」專項行動,而對防蚊滅蚊措施落實不力的物管有可能被解聘。
重新激發民衆對「清零政策」記憶的舉措還包括周邊省份的應對。福建省福州市與泉州市要求從佛山等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進行14天自我健康監測,惟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並不需要特別向社區報備。相應的一系列舉措反映出中國公衛乃至整個社區治理網絡依然保留着COVID-19時期對「清零政策」的肌肉記憶,重新激活與再動員只需要很短的啓動間隔。
一併被再啟動的還有「愛國衛生運動」。佛山市政府8月6日夜間宣布,7日全天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統一行動,組織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村居、小區、工廠、企業、商戶和家庭個人搞衛生,翻盆倒罐清積水、清除蚊蟲孳生環境,確保全覆蓋、無死角。其他周邊城市也有相似的動員,號召轄區內的所有主體搞衛生,防止蚊蟲繼續滋生。
疫情正式被確認後的這段時間裏,佛山市全市便已經高頻次緊急滅蚊,並進入居民的居住環境中清除蚊蟲滋生隱患。大量居民的綠植被清理,在社媒小紅書上可以觀察到不少網民抱怨這種舉措。
《紐約時報》採訪專家意見指,這些作法讓人想到動態清零策略,甚至與更早的動員運動「除四害」精神類似。以「人人動手、戶戶參與、群防群控」為宗旨的愛國衛生運動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由當時的中央防疫委員會發起,通過發動全民參與改善公共衛生狀況,在當時的條件下以較低的成本儘可能廣地覆蓋更大的範圍。藉由基孔肯雅熱的傳播媒介蚊子,「除四害」運動的核心清除對象之一,如今的愛國衛生運動給人帶來的觀感也正在和歷史中的殘影重疊。
*给小孩子抽血吗?
最抽象的新闻其实是佛山开始给排水沟渠安装防蚊网,以及半夜进入居民家中 在监护人不在家且未得到监护人容易的情况下gei小孩子抽血妈😅
“叮咚鸡,大狗叫”跟“哈基米”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抽象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