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十年汶川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voyager1900,回应《四川地震十年,回到人事已非的现场》

我是四川人,那年我八岁,还不知道地震是什么。也许是因为多次的讲述,我对那两个小时内发生的事情记得特别清晰。随着持续的晃动,合唱团的老师叫我们赶紧往下跑,下楼的过程中我只是感到新奇,并不知道这会带来什么影响。视野可见的有些教室玻璃碎了,瓦片脱落。操场上的其他同学哭作一片,焦急地等待家长来接。我抬头看了看天,阴沉沉的,一如整个压抑的氛围。母亲接到我,路上还在给爸爸和舅舅打电话,打了很久才打通。在电视上看到房子垮了,路塌了,一次次更新的死亡人数。那是一个漫长的夏天,学校从地震之后就停课了,一直到下一个学期。家里电视每天都在播放新闻频道,听到了无数次“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余震不断,在家旁边的露天停车场睡了好几天帐篷帐篷。

后来一个初中同学跟我讲:她爸妈那时刚好在什邡,在废墟里被压了快一天,幸亏被救出来了。高中有个同学是北川的,他说他们班有好些同学死在了那场地震,半开玩笑的跟我说:“我最惜命了。”

后来我去过了北川,汶川,也去了芦山。北川新县城修的不错,很整洁,看到的多是老年人。老县城(地震遗址)我没去,奶奶说小孩子最好不要去,不好。途经汶川的高速一路都是一个接一个的隧道,我想起了电视上那些断裂的路面、泥石流和堰塞湖。新修的县城也不大,很多楼房上面树着五星红旗,感觉有很多房子没有住满。芦山同样感觉人不是很多,年轻人大约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一些老年人被集中安置,有些老屋大概是永远都回不去了。

印象很深的还有家附近的一家医院,有一栋楼和好些救护车是香港援建的,谢谢你们。

小的时候我只知道这是天灾,特别希望我能快快长大,为受灾群众出一分力。后来了解到,固然是天灾,也有“人祸”带走了更多的生命,而他们很多仍旧没有得到一份交代。

地震之后的新学期我转到了另外一所小学,而之前的学校过了一两年之后也变更了校址。原来的校区变成了一个停车场,废弃的教学楼还孤零零的站在那。校外一家小卖部还没搬走,老板告诉我生意不好做啊,也就这样勉强糊口过下去吧。恍然间,距2008年已有十年,对于十八岁的我来说这是比半个人生还长的时间。而时间 同样也永远的停留在了有些人八岁的那一年。

2. voyager1900,回应《争论:当我们在谈论台湾未来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在讨论台湾前途的时候”,难道讨论的只能是统独问题吗?

如何延承著当前的脉络,改变台湾反智的现状,建立一个开放讨论与理性批评的、Popper言中的开放社会,改变台湾现有民主政治混乱得毫无共识的荒诞。去检讨政府立场,在产业流失的现实下,保障劳工和退休人员的权益;或者更多的,怎样在全球化的现实中改善产业结构、改善经济现实,把更多年轻人留住。更形上的,如何正视自己的历史,不用取舍史实的偏颇方式诠释过往,给自己一个更开放的、多元的未来。

这难道不可以是台湾前途的讨论吗?

更有趣的是又回过头来,这难道不能在两岸赛局中增添一点台湾的筹码吗?

如果再刻意撕裂下去,就像现在一样,统独问题只会被符号化,变成台湾社会现有问题的唯一化约式的归因。若永远避而不谈结构性问题,光把困顿投射在其上的话,台湾的问题,永远没有台湾的解决方式。深陷在这个议题上的台湾社会,哪会赢得尊重。所以若是独立只为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怕是有机会也难维持呦。

极端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难以避免,可是如果我们的讨论都不能把人作为最终的价值关怀的话,何谈想要解决问题呢。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起码现在,两岸各是独立的政治实体。两岸分治是现实。
逢中必反不会有期望的结果。自认为台湾人的身分认同,正是基于把中国作为他者的想像之上。意识形态能否把握真实,结果总是令人失望呢。

3. Ly_Ann,回应《腐女涉黄,同志背锅?新浪微博“三日禁令”的动机分析》

虽说很大可能是“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不了解”导致的“误伤”,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难以调和的问题。

有些所谓亚文化正在被主流文化所驯化,例如先前所谓“中国华服日”,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宣扬我党的文化自信理念、促进民族主义情绪滋生是有帮助的然而所谓的“腐文学”以及现实中的同性恋者对提高主流文化的一元性和稳定性可以说只有动摇绝无巩固。既然无法为我所用,统一打压就是唯一的“政治正确”。

再者,如果说同性恋只追求性爱欢愉而不顾传统的社会责任与伦理,推而广之,所有“涉黄”的事物都有这样的特征,所以,简直不能说是误伤。例如“自慰”“约炮”这些词语一贯难以去污名化,究其原因,不也是因为“追求欢愉感”却不必承担任何家庭性质社会性质的责任吗?在中国大陆,唯一合理合法的性活动大概就是合法的异性夫妻生育合法一胎和合法二胎了。

4. OliviaChen,回应《北大 vs 北大:一场反性侵行动如何变成真相攻防战?》

端传媒也是操心了。整个事件最悲哀的事情在于,教师认为好学生要听话,思想要正确,规则需要被遵守,这种想法是理所当然。学生认为,绝不能组织,绝不应质疑权威,绝不想将事情扩大是理所当然。最后都会因教师担心自己的职称和前途而单独劝慰每个同学,以家长之姿态安慰学生回归自己的位置;而学生也会因担心自己的毕业证书而选择自己应该信任老师,应两耳不闻窗外事而选择对内和对外保持沉默而终结。最后,整个事件在双方心中都会因为消灭了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鼓动而长舒一口气。这个敌对势力包括从苏格拉底到佛洛依德,从罗素到甘地,从贝多芬到爱因斯坦,从马丁路德金到乔治奥威尔。

5. 磅米芳师傅,回应圆桌话题《台大校长首选人被教育部驳回,是政府干预校政,还是校方程序不公?》

我个人主张台独,也主张国民党应该整个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这一切都不能优先于法治精神。

看到现在两边较有说服力的陈述,我的整理是:教育部跟遴选委员会都没违法。

法条说委员会选出校长后由教育部聘任之,却没限多久之内;就像法官判了死刑,法务部长可以拖著不签执行令,也没违法。

利益关系事前没有充分揭露,在美国是很严重的问题,台湾不太重视,但不管在哪里都不是成文法禁止的事情。所以遴选委员会这样选出了管中闵也没有违反什么法律。
管中闵有没有违法?如果他真的在中国兼职那是有违法,但不是由你我来判断,那是法官跟检察官的事,宣判有罪之前人人都是无辜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这样:仍然让管中闵上任,但是把所有不满意的东西一次修法修完:包括事前利益关系揭露与回避、校长不得赴中兼任、评选委员产生方式。这样才是法治。

6. rapper、马路,回应《北京大学,一所99岁大学的120载校庆》

@rapper:

评论辛辣,不过“新旧”北大并不古怪,一则“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于1912年5月3日批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成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新旧北大本是一体。二则,毕竟不是所有知识分子都不能进入权力核心。认识的北大人,既有进入中央部委工作的,也有致力于投入产业转型下,对工人培训再就业的公益活动的。二者并不矛盾。另外一方面,更多的沉默的人,投身于实实在在的科技和经济建设中,他们所起的作用,不可不重视。楼上的朋友,参与政治最好是从身边的事情开始,包括班级、学院、小区,还有很多地方有你我可以协力的。切忌眼高手低。

@马路:

@rapper这些知识分子或说精英在经济和发展的贡献,没有人会忽视(他们大多也拿到了回报,没什么可说的)。但他们的贡献最终是巩固了体制,延续了威权,成为了共谋(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还是改善了政治环境,让人民可以畅所欲言,让在班级学院小区发声和改革的人受到保障,让像岳昕这样的年轻人不会遭受那样的待遇?我想也有目共睹。不是说做好自己的事不重要,而是说,要真正改善社会,需要的努力远远大于“默默做好自己起作用”。长期在高压的环境下,大家都学会了安慰自己。

7. rhrm、马路,回应圆桌话题《粤语非香港人母语?教育局态度暧昧掀争议——究竟什么是母语?》

这是一个纯粹的政治问题。中国南方地方的诸多方言系统,无论吴语闽语还是粤语,都与标准汉语相去甚远,彼此完全不能互通,比很多欧洲语言之间的差异都大。之所以它们没有被视为独立语言,完全是因为其使用地区不是独立的国家,而中国是强中央集权国家,地方拥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少数民族地区除外)在政治上是不被允许的。如果没有官方的限制,单从语言本身的角度,中国应该和像印度一样拥有数百种语言才对。香港还算有相当的自治权,所以这个问题还能被摆出来讨论,内地的地方语言无不在无声无息地萎缩消亡。

8. 喜欢粉色的男孩,回应圆桌话题《小米或成全球最大IPO,它的估值是否恰如其分?》

小米的成功其实就是依靠中国的墙与自身性价比。

小米的手机主要销量就是依靠性价比手机产品。小米的生态链在几年前确实就是一个噱头,直到去年的小爱音箱发布把之前各种只能用app控制的电器,用音箱把各种电器串联了起来(小爱音箱我感觉操作逻辑特别像Google assistant,应该使用了类似的算法逻辑)。

小米的营销手段也是最特别的,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注重线上,在网络里的各个媒体里面宣传。每次发布新产品也一定会造梗,所以后边各个的厂商也都如此,造成了现在中国的各种科技媒体数量众多,并且受众都特别爱玩梗,并且乐于用梗去攻击某个厂商。

如果说要预测下后边的发展趋势,大概3年左右ov的实体店布局会出现颓势,这个时候线上也已经不占优势。小米的性价比只要没丢一直和华为有能力抗衡,国产剩下的小厂商份额会继续缩小。苹果的最近几个ios版本明显进步落后于Android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可能会继续缩小份额,三星由于这几年的整体只走高端路线,而1000~4000的价位根本没有特别出色的产品。

9. 王维林,回应《范畴:如果中华民国的邦交国降为零》

看完感觉实在是虎头蛇尾。文章要讨论的三个问题,字数和质量完全不成比例。

第一点个人觉得作者太过纠结于中国式的文字游戏规则。作者假设一旦中华民国的邦交国为零,“中华民国”的概念就会崩溃。这怎么会?像北塞普勒斯和聂斯特河沿岸这样几乎完全没有主权国家承认的事实国家概念都没有崩溃,中华民国又凭什么崩溃?虽然不可否认的是,0邦交国对于“中华民国”的声誉是个巨大的打击,但是这同时也不会对于台湾作为共和国之名有多大的帮助啊,因为届时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台湾国”都是没有外交关系的……并且显然的是,“中华民国”的遗老不会因为中华民国没有邦交国就不依恋中华民国了。而台湾普通人届时对于国号的认同程度也是一个问号。我个人觉得大多数人不会因为没有邦交关系就突然兴起对于变国名的狂热。

然后后面,“美中板块对撞”这样莫名其妙的话语,让我怀疑我是不是在看中国御用学者的裹脚布。

最后一段“台湾人能够积极做的事”也是正确而没有用的废话。台湾对比最成熟的民主国家肯定是有太多不足,但就以目前的作者想像中的所谓“半民主国家”这个级别,中共想悍然入侵也要好好掂量掂量。

10. Hugues1211,回应圆桌话题《因恶搞走红的Peppa Pig遭抖音封禁,被指“妨碍积极的社会风气”,你同意吗?》

自我审查,学会对官方那条无形的红线的揣摩与把握,已经成为了这片土地所有想生存的媒体的必修课,微博禁同性恋是,抖音禁佩奇亦是,这会儿站在图书馆走廊,不远处,墙上刚贴上不久“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试问在一个“优秀文化”由统治阶级界定,大众媒体每天只能战战兢兢的走在文化传播的独木桥的地方,什么时候能看到文化真正的魅力。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嗯⋯⋯無意中發現 那個第二個是我欸 小編又筆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