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粵語非香港人母語?教育局態度曖昧掀爭議——究竟什麼是母語?

什麼是「母語」?粵語究竟符不符合「母語」的含義?爭論是否為「母語」的意義在於什麼?

香港教育局日前上載文章指粵語並非香港的母語,掀起社會各界熱烈爭議。圖為本地設計師蘇真真設計的「香港潮語學習字卡」。

香港教育局日前上載文章指粵語並非香港的母語,掀起社會各界熱烈爭議。圖為本地設計師蘇真真設計的「香港潮語學習字卡」。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端小二2018-05-03 發起

什麼是「母語」?什麼是「方言」?粵語和普通話屬於方言還是母語?

林鄭稱「母語」爭論是「無聊」、「無風起浪」,爭論「粵語是否為『母語』」這一議題的意義在於什麼?

論者聯繫此前2014年教育局官方網頁出現粵語為「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字樣,認為這是一系列針對粵語、矮化粵語的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有網民發現香港教育局網上教學資源中有一篇論述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文章中稱,粵語只是漢語的一種,所以不符「母語」的含義,而只是「方言」,進而引發爭議。今早(5月3日)立法會答問中,議員邵家臻問特首林鄭月娥其母語是什麼,她回應表示:「對不起,我不回答這麼無聊的問題。」林鄭復又指「教育界無風起浪」,政治問題入侵校園,應讓「教育回歸教育」。

引發這一個爭論源於教育局小學中文課程配套資料上一篇題目為《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的文章,由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專業顧問宋欣橋所著。文章收錄於《集思廣益(四輯):普通話學與教經驗分析》,屬於教育局從1997年開始至今向全港小學派發先後共11套小學普通話課程配套資料。教育局在書籍介紹表示文章是「整理教室培訓課程的相關資料而成,內容豐富、具參考價值」。

宋欣橋稱,要思考普通話教育,就必須要釐清「母語」、「中文」、「普通話」、「粵語」的概念。此外他還指出香港應該用「母言」稱呼粵語:

粵語屬於漢語,但通常我們不會用粵語 —— 一種漢語方言來代表漢民族的語言。明確地說,一種語言中的方言不能視為「母語」。因此,把「粵語」稱作「母語」,不是嚴格意義上「母語」的含義。因為「母語」的「語」 是「語種」,是指一種語言,而不是指一種語言的地域變體 —— 方言。那麼,如果我們不用「母語」這個概念,我們如何稱說「粵語」和我們之間親密的「鄉音」關係呢?語言學者為了與「母語」這個概念區別,取用了「方言」的「言」字,即「母言」來表述它(見頁227)。

根據《國語辭典》,「母語」一詞指「一個人最初學會的語言。在一般情況下是本民族的通用語或某一地區的通用方言。」

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51年的《專家會議報告》中定義母語(mother or native tongue)為「The language which a person acquires in early years and which normally becomes his natural instrument or thought and communication.(一個人在早年獲得的、通常是他自然使用的工具或思想以及用於溝通的語言。)」(見頁46)然而宋欣橋在文章中則把這段句子以「本族語」取代。

教聯會會長黃均瑜對宋把粵語定性為「方言」表示認同,同時他表示「母語教學」說法錯誤,應該是「中文教學」。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則回應該文件早於2013年已上載,目的為老師或界別人士參考社會不同學者或不同人士的意見,對母語的看法。他重申小學主要教學語言以廣東話為主,可以清楚見到教學語言上政府的立場。

而中文大學中文系前高級講師歐陽偉豪則昨天在個人Facebook上載一條影片,批評教育局登載此文。他指出宋教授的著作沒有任何關於研究粵語的,質疑政府引用權威有失精準。此外他也懷疑政府一連串針對粵語的行為,包括2014年教育局官方網頁出現粵語「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動機是「矮化粵語,壓抑粵語」。

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也表達了反對,認為母語是最直接、簡單和易理解的語言。「例如我父母、家庭都是說廣東話,那廣東話便是我的母語。」他認為宋教授提及的「母語」是就政治層面解釋,並非以語言學等學術方面切入。

「母語」是什麼?粵語是否可以被稱為「母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