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小米或成全球最大IPO,它的估值是否恰如其分?

雷軍公開信中稱將「堅持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降低硬件利率依靠軟件和互聯網服務盈利,這樣的盈利模式對小米來說可行嗎?

2018年5月3日,小米集團申請到香港上市,成為首個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申請上市的公司。圖為小米創辦人暨執行長雷軍。

2018年5月3日,小米集團申請到香港上市,成為首個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申請上市的公司。圖為小米創辦人暨執行長雷軍。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8-05-04 發起

外界對小米估價高達1000億美元,或成阿里巴巴之後全球最大IPO,小米的能量在哪裏,還是外界估計過於熱捧?

小米創始人雷軍同日發表的公開信中指將會「永遠堅持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低硬件利率依靠軟件和互聯網服務盈利,這樣的盈利模式對小米來說可行嗎?

你用過小米的產品嗎?小米科技是對科技產品公司盈利方式的創新,還是外界過高看好的假象?你怎麼看?

5月3日,科技公司小米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遞交首次公開募股(IPO)招股申請書,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的第一股。同時,由於外界對其估價高達1000億美元,因而被視作可能是自阿里巴巴之後全球最大IPO。而小米創始人雷軍同日發表的公開信中更指將會「永遠堅持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小米經營模式成為同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接近小米高層人士對財新表示,依照運營性淨利潤54億人民幣、年複合增長60%、60倍市盈率計算,小米IPO定價應該會在700億至800億美元之間,上市後大概了衝擊到1000億美元。而外界對其估價則多在700-10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小米的上市會成為香港首個「同股不同權」案例,並可能會成為港股史上最大IPO和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成立不到10 年但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科技創業公司)。此外,若IPO確如外界預料,創始人雷軍也會成為中國除馬化騰、馬雲和李嘉誠外第四大富豪。

「同股不同權」是指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股東權利事實上不平等,非流通股股東往往在公司中擁有控股地位,即管理層可掌握少量股份但擁有經營主導權。Facebook、Google母公司等不少科技公司採取這種方式進行上市。

據招股書顯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的營收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人民幣,智慧手機的銷售收入佔比重較大,佔比高達70%。招股文件中稱,小米此後將用30%的募集資金用於研發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筆記本電腦等核心科技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和物聯網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張;剩餘10%則用作營運。

同日,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發表公開信,其中承諾稱自2018年起,小米每年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如有超出部份,我們都將回饋給用戶。」並表示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二十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

事實上,小米的支持者們也普遍對此經營模式表示讚賞。他們認為,所為「互聯網思維」就是基礎服務免費或低價,增值服務收費。硬件利率低,意味著公司經營主要從軟件和互聯網服務中謀利。而低價位的硬件設施,也會拉低同類產品的價格,讓消費者購得相對便宜的商品。

然而與此同時,小米的產品卻此前多次被指抄襲。主管蘋果設計的高級副總裁 Jony Ive曾怒斥小米的多項產品設計抄襲「是偷盜,是懶惰。」小米過去的包括電視盒子、手機、路由器、平板電腦、移動充等多種科技產品被指設計與蘋果雷同。

另外,《華爾街日報》指出,小米去年手機銷售量看似大增,但有大量來自印度、俄羅斯等市場,中國大陸內部市場被華為等擠壓,而從全球看,只有三星(Samsung)和蘋果(Apple)這樣的高端手機商才能帶來穩定高回報。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行業分析師稱,Samsung和Apple合計佔據了智能手機行業逾八成的利潤。認為小米目前的實力尚單薄。

小米科技是對科技產品公司盈利方式的創新,還是外界過高看好的假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