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风物
深度解析影视、文艺、生活现象,让文化流动打破地域与领域的阻隔。
《白日青春》刘国瑞专访:为什么有的人能被当成“香港人”,有的人不行?
将对社会边缘族群的关切和对身分认同议题的理解,融入两个家庭故事之中。
评论|
李峻嵘:香港冰球队播错国歌风波,国家尊严的演绎、执行与圆场
大半年来,香港体育界似乎跌入国歌诅咒。
《给十九岁的我》政治相对“安全”,才可在金像奖典礼高呼“上咗先算”?
纪录反修例运动的《时代革命》、探讨香港不同世代政治立场的《忧郁之岛》等纪录片,虽在外地大放异彩,却依然没法在香港上映。
《给十九岁的我》获奖漠视了什么?香港电影金像奖41届以来的最大舆情割裂
因香港劫后重启,而本应更受瞩目的今届金像奖,却偏偏没能将香港电影再启航的重要分水岭记入历史。
金像奖现场手记:如何度过一个属于香港电影的穿越之夜
香港电影有辉煌的过去,也有“光明的未来”,但它没有“现在”。
三年之后,他们为了电影再来香港
独特的选片口味,难得的放映尺度,香港曾经是影迷看片的胜地,也是电影记者的必经之地。
黄彩凤和她的“师奶与青头”:网络上很少会一起谈论一场失败的性爱
“女人有了小朋友,不期然话题都会聚焦在育儿。不论生理心理上都会受到孩子的影响而降低性欲。”
香港新生代导演通宵大对谈:我们自己,定义我们的年代
香港电影金像奖前夕,导演林森、刘国瑞、曾宪宁、贾胜枫、何爵天、卓亦谦相聚把酒通宵,吐露新一代的心声与思考。
濑户的田中绫:她的秘密书店里,有一处秘密文库
她紧张得低叫一声,然后不禁失笑。平常跑惯这社区的营业车辆,都没注意到这小书店⋯⋯
黄秋生:关键时刻,自己留下讓别人走,还是别人留下自己走?|电影白日青春
“最正确就是这个人选择留下。在最后关头,你们这些示威游行的人,走啦,你们走啦⋯⋯而我就返屋企(回家)了。”
导演/画家邱炯炯专访:我们的时代缺少解风情的眼光
从《大酒楼》到《姑奶奶》再到《椒麻堂会》,邱炯炯再现了日子,填充了人生。
张国荣离开20年:哥哥之后,20种消失了的香港
转眼20年间,创作框条被大幅收窄,而电影界只是香港社会——政务、司法、教育、议会——的一个缩影。
1
…
49
50
51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