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香港
以独立在地报导,从宏观议题到具体生活,记述香港本土社会变迁。
《给十九岁的我》政治相对“安全”,才可在金像奖典礼高呼“上咗先算”?
纪录反修例运动的《时代革命》、探讨香港不同世代政治立场的《忧郁之岛》等纪录片,虽在外地大放异彩,却依然没法在香港上映。
《给十九岁的我》获奖漠视了什么?香港电影金像奖41届以来的最大舆情割裂
因香港劫后重启,而本应更受瞩目的今届金像奖,却偏偏没能将香港电影再启航的重要分水岭记入历史。
金像奖现场手记:如何度过一个属于香港电影的穿越之夜
香港电影有辉煌的过去,也有“光明的未来”,但它没有“现在”。
评论|
从“香港之光”到“港女”:首个香港AV女优出道,被任意门的身分政治
“我们终于有一个香港女优了!”当人们庆祝这件事的时候,是在庆祝什么?
三年之后,他们为了电影再来香港
独特的选片口味,难得的放映尺度,香港曾经是影迷看片的胜地,也是电影记者的必经之地。
香港新生代导演通宵大对谈:我们自己,定义我们的年代
香港电影金像奖前夕,导演林森、刘国瑞、曾宪宁、贾胜枫、何爵天、卓亦谦相聚把酒通宵,吐露新一代的心声与思考。
香港众筹法——国安法时代下,民间团体面对的新挑战
港府展开为期3个月的众筹法咨询。规管众筹如何成为政治议程?如何影响公民团体运作?
黄秋生:关键时刻,自己留下讓别人走,还是别人留下自己走?|电影白日青春
“最正确就是这个人选择留下。在最后关头,你们这些示威游行的人,走啦,你们走啦⋯⋯而我就返屋企(回家)了。”
立场新闻案庭审:36天作供,17篇文章,一场煽动定义和媒体角色的争论
前总编辑钟沛权与控方几乎每天问答5小时,争论何为煽动、何为媒体责任。法庭一时变成新闻学课室,一时变成争辩时代的论坛。
导演/画家邱炯炯专访:我们的时代缺少解风情的眼光
从《大酒楼》到《姑奶奶》再到《椒麻堂会》,邱炯炯再现了日子,填充了人生。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控方第一证人区诺轩如何供述“35+计划”?
审讯中,区诺轩强调他的“初心”和戴耀廷的“初心”有分歧。
香港研究立法打击“假新闻”︰国安法下的新责任?如何保障新闻自由和人权?
掌握公权力的机构往往会指控传媒是反对派或在撒谎、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这种说法破坏了公众对新闻业作为公共监督机构的信任。
1
…
36
37
38
…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