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两年后的斯里兰卡抗议者:他们没有和国家一起“恢复正常”,国际

危机两年后的斯里兰卡抗议者:他们没有和国家一起“恢复正常”,

“暴力不仅仅是表现为水炮和催泪瓦斯,还表现为隐蔽的自我审查。这在斯里兰卡一直很普遍。”

从学运领袖到走入体制,林飞帆离开“太阳花”现场之后|端闻 Podcast

从学运抗争者走进体制,有哪些事是他25岁从没想过,到35岁才逐渐明白的?

重回太阳花学运现场,听见「20岁」的声音|端闻 Podcast

十年前,「太阳花学运」改变台湾,十年后,时间改变社会与记忆,不同世代的年轻人也有着不同的学运记忆。

太阳花前浪——繁盛抗争中,铺展的学运组织与青年行动者网络

先前互信合作的基础,累积到318成为板机般的机制,然后“砰”一声,组织、运动、民意都往不可控的方向爆发了。

一念之变,十年之途:太阳花精神的离散与重访

如今在距离太阳花既不远也不近的十周年,记忆这场运动最好的方式,也许已不再仅是谈论它的历史定位与成就。

“无论好坏,都构成现在的我”:五位太阳花学运参与者的十年转瞬

“318是超出当时社会的事,它是社会运动,也不只是社会运动。”

蓝绿以外的台湾大选,为何“第三势力”始终难以突围?|音频报道

在没有解决统独问题之前,台湾很难形成一个真正的“第三势力”吗?

第三勢力何處去?柯文哲背後停滯的藍營與台灣新保守主義的崛起

所谓的第三势力在传统保守派政党陷入僵局时更有新保守主义的面貌的可能。

香港码头工人大罢工十周年:罢工与社运的相辅相成,在香港还能重现么?

这样大规模的罢工有可能再发生吗?码头罢工对于今天的劳工有什么意义?

民运圈#MeToo调查:圈外是极权,圈内是父权,受害者的多重受困

“这些被指控性骚扰的人,没有意识到极权和父权的同构性,对自己压迫者的角色一无所知。”

韧性的艺术:亚特兰大“废除警察城”运动的启示

如今,“废除警察城”不仅在反对一个既定的项目,更关于政治格局,草根动员的边界,关于普通人还可以如何用肉身抵抗嗜血的机器。

白纸运动被捕者:她们是谁,经历了什么?

如此年轻,又如此热情,假以时日,她们能承担起更多。只是,如今面临严厉的打压,“起点却彷佛成了终点”。

大型社运创伤之后,他们在时代崩坏中如何自我疗愈?

“我觉得这一代人会有一种迷失。不断参加社运,但过后我们到底是谁?”

韩国八十年代的武侠热:在社会抗争的年代,金庸小说如何影响了韩国年轻人?

这股金庸武侠小说热风在韩国延续了十年,然后化为清风萦绕在读者心头,使那一代韩国读者至今对香港抱有好奇与好感。

黄厚铭:担心核四重启、国民党复辟或中共并吞?不如一起为公投打拼

国民党表态支持藻礁公投后,让许多人担心若投下赞成票,就是给国民党复辟的机会、甚至协助中共并吞台湾。

我城的鬼魂:论《花果飘零》与本届金马奖的香港电影

当今香港的电影,正在戏院中不断流动与拼凑,成为浓厚的集体记忆。

影像:俄反对派领袖被判入狱,引发十年来最大规模街头抗议

被投毒后康复的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内回到俄罗斯,随即被捕。他指控普京拥有豪华别墅的调查短片在网上广为流传。

吕频:见证中国女权二十年

“当一切都被压制,当好像不和谐的声音都在被消灭的时候,女权主义它却维持著一个另类的社会批评的空间。这多么重要,不单对女权主义重要,对整个国家也非常重要。”

冯嘉诚:“奶茶联盟”,东南亚跨国社运的创造与局限

主流民意对“奶茶联盟”的理解,仍然停留于对“中国因素”的想像。但一种共同的情感动员也在逐渐成型⋯⋯

现场手记:那些支持黑人同命运动的华人青年

“和非裔美国人一样,在一些情况下中国人也被塑造成‘坏的少数族裔’。就像现在,我们有时候是模范,有时候也可能被看成是病毒或者间谍。”

吕大乐:为什么香港的社会运动不能转化?

基本上,政党只是走在社会运动的后面,而未能将其诉求演绎为议会政治所可以代表、推动的议程。同时,政党也未能为运动提供持久斗争的出路。反之,尾随其后的政党只想借此而维持其民众的接触,并以此来吸收民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