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会改革争议台湾深度

521包围立法院:太阳花十年后,运动的新时代、声音与面貌

“一场一场运动都是不断牺牲、堆叠起来的,我们现在也是踩著太阳花,不断往前进。”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大雨下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大雨下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端传媒实习记者 林宣佑 江亮儒 钟依静 记者 许伯崧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4-05-23

#太阳花十周年#太阳花运动#立法院#公民社会#社会运动#台湾政治

21日上午9点,立法院准时开议,虽然在进场前,国民党与民进党的立法委员已先在议场门口发生口角冲突,但并不影响国民党与民众党联手通过国会改革法案的决心。

况且,这日的冲突程度远比17日第一次进行法条表决时来得低,更多的只是口号的叫阵与民进党立委三分钟独白式的发言——内容是对蓝白的严厉批判。在人数不比蓝白下,民进党也仅能寄托于拖延战术,通过不断提案清点人数、记名表决以及重付表决的方式,试图延缓法案三读通过的时间。

在议场内一次次的叫阵,与民进党一次次的遭到人数优势全面碾压后,在立法院旁的青岛东路上,公民团体已经架起舞台、搭设起遮雨棚。虽然是上班日的白天,但现场座位已经满座,没有座位的人潮则站在道路两旁,手持著“我藐视国会”、“没有讨论,不是民主”的标语,抗议蓝白两党“强行”通过法案。在反对者眼里,这般行径近似“黑箱”,让人联想起十年前的太阳花运动,也是因著“程序正义”的问题掀起滔天巨浪。

白天,除了公民团体以外,前来参与声援的民众多是请假前来。虽然天气闷热、气象预告即将下起大雨,但随著中午、下午、傍晚的过去,满地的声援者已坐满整条青岛东路。直到晚间,下班下课的人潮如海水般地涌入,几乎将青岛东路淹没,溢出的人潮只好流向中山南路、济南路,以及忠孝西路。

这晚,端传媒采访多位年轻的声援者,他们有的身著学校制服前来,有的刚补习下课。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遥远得只是课本上的一则历史事件。

十年之后,在同样的街头上,新时代的青年在更新颖的社群媒体上集结号召,这可能不会是另外一场太阳花运动,但也是十年后另一次的运动集结。这些青年是谁,他们为什么来到现场?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1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场外上万民众聚集抗议。摄:陈焯煇/端传媒

集会中穿著制服的高中生

傍晚,从学校下课的高中生前往立法院附近的集会,绿色、白色、黄色的制服挤进人潮,周围的大人纷纷让座、递上雨衣。Tsu 就读北一女末代人社班,她说虽然家人以今年7月的分科考试为由阻止她前往,但 Tsu 仍在雨中与同行的同学一起分发抗议贴纸,高三的她们同声强调:“我们已经成年了。”

Tsu 认为,这次集会的起因是蓝白两党仗著人数优势未落实程序正义。双手捧著放学路上买的热呼呼鸡蛋糕的她进一步说明,修正动议应限于对已公布提案的字句修改,不应夹带新的条文内容或对内容有大幅修订,否则这会为往后的黑箱作业开启先例,透过修正动议偷渡法案将成为常态。

刚满18岁不到一个月的 Tsu,对十年前的太阳花运动(318运动)没有印象,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时也仅国中年纪,这(今日)是她第一次参与大型抗争集会。

Tsu 自陈家中母亲不关心政治,父亲虽然支持民进党但不支持学生上街,对台湾本土历史的认识来自高二读的一本课外书。书中关于二二八、白色恐怖历史的知识让 Tsu 认知到台湾民主制度建立之不易,她认为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方式,并站出来反对任何威胁民主制度的政党与法案。

不过, Tsu 也认为自己是因为有身为北一女人社班成员的资源和探索空间,才比较有机会碰触到社会议题,拥有更多讨论政治的伙伴和识读资讯能力。事实上,她觉得无论是台湾本土历史,还是探索社会议题的空间,在课本上或是校园内都是远远不够的。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