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廣島核爆「在外被爆者」: 被遺忘的殖民地出身者,權利救濟的漫漫長路
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的那兩天,也有為數眾多的殖民地出身者在此生活,後來成為「被爆者」,多數來自朝鮮半島與台灣兩地。
「過去的我已經消失,新的自己仍在熟悉」——被性侵未遂後,她如何重拾自我?
「我不會對被告、和被告身邊的人感到抱歉。我可能很破碎吧,但我從來沒有一刻是感到羞恥的。」
除停止公布青年失業數據外,碧桂園和「中植系」企業也疑似爆雷|Whatsnew
外界質疑官方迴避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數據,同時,房企碧桂園和「中植系」企業陷入兌付危機,為中國經濟蒙上新的陰影。
高虹安涉詐領助理費案被起訴,民眾黨唯二縣市首長皆涉貪引關注|Whatsnew
在台灣,詐領助理費有多起前例可循。自2019年起算,全台至少20位議員因此被檢調約談、起訴,甚至判刑。
侯友宜發布能源政策,主張核一二三延役、重啟核四|Whatsnew
侯友宜將重啟核電廠作為首發政策,是否能夠進一步整合國民黨鷹派,成為政界觀察指標。
解讀台灣新版性平三法:修法有哪些重點,還有什麼未竟之業?
在MeToo點燃燎原星火後,台灣迅速展開性平三法的修法,修法有哪些重點,又有哪些未竟之業?
柯文哲陣營「空服員應援團」涉厭女爭議,性別議題成大選顯著指標|Whatsnew
性別政治不僅已經成為台灣社會塑造自我認同的重要手段,也逐漸成為統獨議題之外,影響總統大選的顯著指標。
「柯文哲就是一個集合體」——她在遊行中手持柯文哲「歧視女論」而被網暴
假若我們不反抗,社會就會以為這類歧視言論理所當然。
影像 : 演習台灣,戰爭陰影下的連場預演
每年夏季午後的空襲警報大響,街道空無一人,車輛靠邊停駛,門窗緊閉,人或趴下、掩蔽,年復一年成為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為什麼難以說出口?十多年後,她要為16歲的自己走上性平申訴
她們受困於老師對她們的好與教導,直到最後才能清楚區分,加害者可以是一名好老師,但同時不應該侵犯學生。
關心台灣政治、不知從何說起香港,他們在不安中開展真正的生活
關心台灣不是因為「確定能待下來」,也不是「為了待下來」才做,而是「因為想在這裏待下去」。
社運能量消散後——時代挑戰下,台灣校園異議性社團的掙扎、衰落與綻放
「青年永遠不變,變的是時代。時代再怎麼變,青年的理想主義是不變的。」
1
...
42
43
44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