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Whatsnew

除停止公布青年失業數據外,碧桂園和「中植系」企業也疑似爆雷|Whatsnew

外界質疑官方迴避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數據,同時,房企碧桂園和「中植系」企業陷入兌付危機,為中國經濟蒙上新的陰影。

2023年7月15日,中國山東青州市舉行的招聘會上,求職者了解就業信息。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7月15日,中國山東青州市舉行的招聘會上,求職者了解就業信息。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編輯部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3-08-15

#企業#數據#青年#中國青年失業率#中融#中國通貨緊縮#中植#碧桂園#中國經濟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8月15日確認,中國將暫停發布「全國青年人等分年齡段」的公開就業信息。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暫停的理由是勞動力調查統計需要健全優化。不過,此舉正值中國青年失業率不斷攀升之際。此前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度16-24歲年齡段的城鎮戶口的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21.3%。外界因此質疑,中國官方不希望外界知悉這一數據。

中國互聯網上有網友評價稱:「翻遍政策工具箱,最後拿出了一個眼罩。」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33年前開始發布的消費者信心的月度數據在今年春天停止發布。而在中國突然結束「清零」措施七個月後,由於出口下降、消費者信心下降,以及通貨緊縮的危險狀況,經濟陷入低迷。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9日發布的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3%,較6月份數據跌落0.3個百分點,是自2021年2月以來再度陷入負成長。

除了低迷的經濟數據,近期有兩家大型企業陷入兌付危機,也為中國經濟蒙上新的陰影。

8月11日,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與南都物業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突然發布了兩份提示性公告。公告稱,這兩家公司未收到中融信託管理的「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本金及投資收益,「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的風險」。此前的8月5日,咸亨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曾發布類似公告。伴隨着多份公告的發布,中融信託暴雷的消息在中國廣泛流傳。面對外界傳言,中融公司僅對外表示,「有不法分子僞造我司公章、公函等文件,冒用我司名義,以我司無法繼續經營發送清退公告、建立專項退還小組為客戶進行退返等形式,誘騙客戶訪問非法網站、加入QQ群等實施詐騙。」

資料顯示,中融信託於2002年由中植集團聯合哈爾濱市國資委、黑龍江省牡丹江新材料公司等五家單位成立。以中融信託為核心,中植集團擁有信託、保險、期貨、公募、私募等多個金融業務,集團資產管理規模超過人民幣萬億元,外界稱之為「中植系」。《證券時報》指,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託公司直接管理信託資產6293.49億元,存續信託計劃1633個。

記者翻查資料發現,2021年初,中植系就曾傳出「暴雷」的消息。2021年3月,中植集團旗下企業中植科網控股有限公司為第一大股東的恆天財富被投資人曝出旗下恆天天輝私募產品暴雷,當時報導引述「業內人士」消息稱,恆天財富將高風險產品包裝成低風險、甚至固定收益產品。

而除了中融信託和恆天財富以外,中植集團實際控制的另外三大財富公司也傳出逾期兌付的消息。綜合媒體報道,2021年11月底,四大財富公布累計資產配置數據顯示,恆天財富1.5萬億、新湖財富1.3萬億、大唐財富7000億、高晟財富1000億,合計3.6萬億人民幣。

財經自媒體《清流工作室》的報導分析稱,2022年,中融信託所投資的多家房地產企業因中國收緊房地產資金監管和疫情封控等原因而資金鍊斷裂。中植系企業所發行的多數理財產品實際上是「公司債」,資金用於補充中植系公司的流動資金,而自2023年起,中植集團一直面臨資金鍊緊缺的挑戰。彭博社報導稱,中國政府已經成立了一個工作組,來研究中植系任何可能的危機蔓延,而中國的銀行業監管機構也正在審查中植系的風險。

2021年10月31日,中國江蘇鎮江市的碧桂園社區。攝: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10月31日,中國江蘇鎮江市的碧桂園社區。攝: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除了中植系以外,一度被視為中國最後一家避免了違約的大型房地產巨頭碧桂園也傳出壞消息。

8月8日,彭博社報導,兩種不同碧桂園公司債的部分持有者表示碧桂園未按期支付公司債利息。根據彭博社計算,碧桂園總共逾期支付了2500萬美元的債務利息。不過,這兩筆公司債均有30天的寬限期。BBC分析指,按照碧桂園披露的財務情況來看,碧桂園不會無法支付這兩筆利息。延期支付利息,是為了主動開啓債券重組。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如果將該公司所有貨幣的債券都加起來,在今年內,碧桂園還將有超過20億美元的債券必須支付。

碧桂園的聲明指出,由於「銷售和再融資環境惡化」以及各種基金監管的影響,其可用現金有所下降,顯示出「週期性的流動性壓力」。在行業應對「前所未有的困難」之際,正努力確保能進行房屋交付和償還債務。隨後碧桂園在香港市場的股價下跌了14.4%,創下去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一旦碧桂園出現更大危機,可能受到影響的,至少包括超過3萬家上下游的供應商和合作方,對經濟的震動將會很大。

8月10日,碧桂園在港交所發布業績預警,指預期半年度淨虧損約450億元至550億元。8月14日,碧桂園再次公告稱因近期擬就公司債券兌付安排事項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碧桂園將暫停11隻境內債券的交易。中國央廣網報導稱,「在業內看來,這是碧桂園啓動債務重整的第一步,目前境外債務並未同期停牌,顯示公司可能先將境內債的整體展期提上日程,畢竟,公司面臨最近幾筆大額到期債務都是境內債。」

自2021年底以來,中國龐大的房地產行業出現了一系列現金吃緊的開發商債務違約。德國之聲7月11日指,6月份房地產銷售延續平淡,重點30城供應雖有反彈,環比上升34%,但從絕對規模來看,仍創近5年來同期新低。一、二、三線城市整體成交同比環比均降。儘管中國政府出台多個措施以期救市,但居民收入預期偏弱、房價下跌預期較強、購房者對期房爛尾的擔心都導致房地產市場未如預期般回暖。

《華爾街日報》分析,碧桂園突然陷入信心危機,這表明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已益發根深蒂固,但真正的解決方案仍遙不可及。

延伸閱讀:

數說中國經濟2022:不計成本的清零,地方政府債台高築

專訪經濟學家陳志武:中國經濟的復甦困境,與未來發展方向的結構性轉變

祈禱運氣的時代:沉迷刮刮樂的中國年輕人

不確定時代的「信徒」:集體焦慮下,中國年輕人前進寺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