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合法日,回望1998:台灣同志二十年尊嚴之路 2019年5月24日是台灣同志婚姻法案生效首日,今後,愛上同性的台灣人都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婚戀的權利。這條平權之路走得迢遠,1998年無疑是其中的關鍵之年。
民意如流水,國民黨專業政治人的失落與哀愁 「非典型」的韓國瑜與郭台銘天天攻佔鎂光燈,朱立倫、王金平、吳敦義的版面被嚴重稀釋,這些曾經是藍營明日之星的「老藍男」們,如今在浮沉的民意裡跑著龍套。他們何以繼續待在這場賽局?
評論|江河清:超越「亞洲第一」——同婚勝利之後,要繼續做與說的同志平權 儘管這個描述是事實,但我認為要瞭解台灣婚姻平權運動,就不應該只是聚焦於同性婚姻合法化本身,彷彿台灣只是剛好追上西方國家的進步議程。
六四三十年紀念研討會首度移師台北,持續重訪八九民主夢 六四三十年紀念研討會,今年由香港移師,來到台北舉行。三十年前,運動發生在冷戰結束前夕,追求民主體制蔚為浪潮;今日,舊體制已面臨不同挑戰,而「新冷戰」格局再度降臨。有心與會者如何重訪當年民主夢?
罷工投票中:八問長榮空服員與資方衝突,爭議所為何來? 「他(張榮發)說1就是1,絕對沒有1.1或0.9。」長榮集團長年以服從、紀律形塑企業文化,上面一個指令、下面一個動作。長期受企業文化影響的空服員,是否會和華航空服員一樣,無懼忤逆上級,也要勇敢站出來捍衛權益?
尋租、被尋租、批判尋租,吳介民的生命母題 中國民工的工資成長遠遠跟不上經濟成長。吳介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東莞一家工廠附近,他遠遠看見到地溝裏「一堆白白的東西」,後來才知工人早餐時間太短、資方給的饅頭難以下嚥,民工索性邊上工邊吃邊丟,一地的白饅頭,是被剝削者的無聲抗議。
評論|林雨蒼:台灣面臨新型態資訊戰,不僅是「網軍」那麼簡單 我們知道中國有統一台灣的意圖,也看到了這些資訊很可能遭到操作的痕跡,以及部份親中媒體正在進行的資訊轟炸。根據這些癥狀背後因素的交叉比對,我們可以說,台灣目前面臨的中國攻擊,跟烏克蘭所面對的俄羅斯攻擊,有非常多雷同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