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初選風暴未歇,國民黨外在形勢一片大好,選戰氣氛卻遠遠不同以往。位居領先群的高雄市長韓國瑜、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兩人,都是非典型政治人物,在藍營支持者求勝若渴的氛圍下,向來被視為總統候選人要件的行政、立法和黨政完整資歷,如今統統不是支持者考量的重點——關鍵因素已從「政壇資歷」遞移到「吸票能力」,或者說,是對未來的美好想像,例如郭董能不能讓台灣像鴻海一樣大發利市;又也許,是更直截了當的:「台灣發大財」。
5月15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總統黨內初選的時程,為被動參選的韓國瑜和有黨權問題的郭台銘解套。參選人只需繳交新台幣500萬元選務作業費取代領表、登記程序,初選預計採全民調決勝負,且只辦國政願景電視發表會、不辦辯論會。
面對明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出現了「兩類參選人」:第一種人耕耘政壇數十年,按著前人的腳步,一步一步修習兩岸、外交、國防等重大政治課題。他們在政壇耕耘已久、曾掌握行政、立法和黨內資源。他們是專業政治人,又或者稱為「老、藍、男」。
被歸類於這種「老、藍、男」形象者,包括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和立法院前院長、國民黨立委王金平。第二種參選人,正是目前暫居領先的郭台銘和韓國瑜。儘管韓國瑜曾經擔任立委,但此前曾退隱江湖17年、不參與主流政治活動。而郭台銘決定參選,宣布之初更是跌破眾人眼鏡。
一份由台灣TVBS電視台於5月8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在三人參選的情況下,國民黨若由韓國瑜出征,支持度為39%,領先台北市長柯文哲(26%)及總統蔡英文(25%)。國民黨若由朱立倫參選,與蔡英文、柯文哲三人競逐時,朱立倫支持度維持26%,蔡英文24%,柯文哲33%。朱立倫若與賴清德、柯文哲三人競選時,朱立倫支持度增加至27%,賴清德25%,柯文哲33%。
這顯示,國民黨如果由由朱立倫參選時,目前支持度尚未突破三成,與蔡英文或賴清德差距不大,仍小幅落後柯文哲。與韓國瑜參選的支持度相比,朱立倫是遠遠不及。
如果是藍綠對決、柯文哲不參選,朱立倫與蔡英文相當(40%:40%)。如果民進黨由賴清德代表,朱立倫支持度為37%,賴清德為43%。但若由王金平代表國民黨,與蔡英文競逐時,支持度為27%,落後蔡英文的39%。若王金平與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對決,賴清德支持度為44%,明顯領先王金平的25%。
朱立倫的弱勢、王金平的邊緣化加上吳敦義宣布放棄。近5個月以來的變化,讓國民黨專業政治人物被非典型候選人壓得喘不過氣來。國民黨這場初選「內戰」精彩可期,但站在鎂光燈下的主角卻不是準備已久,甚至「一生只為這一戰」的專業政治人,他們的落寞、對照郭台銘、韓國瑜在民調中持續領先的順風順水,何其尷尬。
「太乾淨」的朱立倫
「我也要怪我自己啦,」5月20日,朱立倫上台灣政治網紅「館長」直播節目時,用閩南語說,「今天如果朱立倫是最強的,(支持者)絕對不會找韓國瑜啦。」
儘管從政資歷完整,聲勢就是無法跟上,朱立倫無奈「怪自己」,也嘗試從線上到線下施力,用各種方式力挽民意。時間回到數個月前,朱立倫在一支影片中趴在地面連做幾下伏地挺身,邊做邊反問:「這樣有接地氣了嗎?」原來是網友在朱立倫的臉書留言:「你就是不接地氣,我不會投給你啦!」網友問他:「你有考慮過自行引退嗎?」他則反問:「你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很廢嗎?」
朱立倫備戰2020,早早設置競選辦公室、訪美、下鄉行腳,也開設直播節目。他開闢「我當總統」的直播節目,試圖透過拋出政策,吸引目光,第一集就丟出「我當總統,推動兩岸領導人金門會談,共同發表永久和平宣言」的主張,馬上引來綠營撻伐,批朱立倫的兩岸路線為促統。
朱立倫的「我當總統」系列共有7集,除了金門會談外,還陸續拋出「我當總統依法行政,確實執行死刑」、「我當總統,絕不容許NCC成為西廠,誓言捍衛新聞自由」等議題。為了拚「接地氣」,朱立倫和許多政治人物一樣,四月中旬跟隨大甲媽祖的腳步,與信眾一起徒步遶境。他回到台北後,又開闢「台灣更好」直播節目,做了十多集,首集主題為「台灣人的精神」,分享遶境行腳的心得,接續還有「台灣拚經濟,從生活出發」、「巴黎聖母院大火,談文化資產保護與文化意識」、「人才外流嚴重!台灣如何留住好人才」等回應時事的題目。
朱立倫擔任過桃園縣長(2010年後升格為「桃園市」)與新北市長,地方行政經驗豐富,但要跨越到南部仍有障礙。朱立倫過去與地方人士交往不深,地方議會也交由時任副手侯友宜、李四川等人打點,在卸任新北市長前夕,朱立倫借輔選之便全台跑透透,仍需要李四川在旁協助。
儘管鎂光燈焦點轉移,朱立倫的「下鄉行腳」仍未停歇。談到下鄉,不能不提前總統馬英九在2008年總統大選前首創的全台走透透「Long Stay計畫」,一般認為,這對他當年的選情極有助益:Long Stay過程中,馬英九不僅騎自行車環台、每天更選定民家過夜,順勢與民眾互動,和過去國民黨習慣的大場面造勢有所不同,成功破除馬英九「尊貴菁英」形象。
於是,十多年來,下鄉行程成了國民黨精英競選時的標配。今年四月起,朱立倫的「生活經濟之旅」首站選在花東出發,拜訪小農、了解地方特色與經濟發展困境,也關心農漁業、教育,踩點式訪問宜蘭、連江、南投、澎湖和苗栗。事實上,近日剛宣布參選總統的郭台銘,也高調拜訪並夜宿農家、曝光自己睡在榻榻米上的畫面,此情此景,頗有複製馬英九long stay的味道。
一名國民黨人士形容,與其他參選人相比,朱立倫對政策是有準備的,可惜台灣民眾對政治人物的要求已不僅止於行政能力,還包括話題性、討論度,只是,朱立倫參與多次
選戰,操守形象比較固定,雖然這不是缺點,「但朱立倫太乾淨了,乾淨到無法引起大家的興趣。」
「但朱立倫太乾淨了,乾淨到無法引起大家的興趣。」
黨內人士形容,比從政資歷,當然是吳敦義和朱立倫居國民黨內人才之冠;但吳敦義宣布棄選、朱立倫的豐富經驗背景仍無法替他帶來加分、民眾對他難有「可以治理國家」的正面期待,究其原因,除了朱立倫仍深受2015年的「換柱事件」困擾外,還包括朱立倫現在的談話,難吸引民眾討論。
鎂光燈下,朱立倫每天被媒體「堵訪」,天天被關切的,不外乎評論國民黨初選制度、評論韓國瑜的作為,少有媒體問與朱立倫本人相關的題目。朱立倫只能重複:「會盡力走完行程。」
「他從踏入政壇都是民調的前段班,始終是前幾名的政治人物,從他去年宣布參選到韓流出現,(朱立倫)其實心裡都有感覺......,」一名親朱立倫人士說。
據了解,朱立倫自知從政時間久、又無公職在身,因此接受幕僚建議,政策說明方式也訴求活潑。他開始放下過往專業政治人物包袱,日前,朱立倫代班主持廣播節目,邀請綠營同樣有意參選黨內初選的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卻遭拒絕,遭網友酸是「邊緣者聯盟」,媒體拿著網路留言去問朱立倫,他學會了取笑自己,索性答:「喜歡自嘲不是很好嗎?」
「他從踏入政壇都是民調的前段班,始終是前幾名的政治人物,從他去年宣布參選到韓流出現,(朱立倫)其實心裡都有感覺......」
「公道伯」數十年人脈,一次梭哈
5月3日,78歲的王金平坐在「博恩夜夜秀」的舞台上,這是當今台灣最紅的網路脫口秀,主持人不但大談王金平常被調侃的「喬王」主題、拋出嗆辣題庫和王金平直球對決,還大膽摸了王金平的光頭。
王金平一直沒有閒著。宣布參選總統後,他早早鋪排了感恩餐會,循傳統組織模式,串聯全台各地王金平後援會,逐一動員北中南的人氣,3月7日宣布參選的記者會選在台北信義區,取其「台灣經濟門戶」的寓意,高喊要帶領台灣再度站上經濟發展高點。
在臉書「台灣公道伯」上,他也努力達成個人形象大解放。王金平目前的臉書形象經營,以圖片和影片居多,他個人則是從未開設直播,與朱立倫相較,王金平對臉書的操作更願意給幕僚發揮空間。幕僚透露,王金平公道伯臉書重新開張,是交由商業團隊經營,王金平行程多,很少管臉書發文,但只要提出需求,王金平都會配合。
例如,王金平很願意在臉書上脫下一身西裝,穿上夾克、卡其褲和球鞋,和自己的幕僚到舞蹈教室學習跳舞、宣傳反毒活動;在情人節前夕,王金平還重拾畫筆,以靜物畫送給妻子,幕僚趁機調侃王金平的「台灣國語」,他仍笑咪咪。
訪中行程其實是在兩三天之內拍板,王金平當時的政治能量已經不足,出訪新聞曝光度與討論聲量並不高。
黨內人士形容,王金平此役背水一戰,幾乎是「將幾十年來人脈一次show hand」,不過宣布參選的決定實在太過匆促,無論是團隊人馬或論述基礎,都沒有充分準備,顯得有些侷促。
例如,王金平宣布參選記者會當天,舞台旁的背板上印著他的諸多從政理念,眾多理念中,赫見「支持鞭刑」四個大字,引發爭議。這場記者會當天下雨、沒有雨天備案,讓記者會過程顯得凌亂,事後,王金平團隊一片靜默,無人檢討這次活動。又例如,王金平5月份的訪中行程其實是在兩三天之內拍板,王金平當時的政治能量已經不足,出訪新聞曝光度與討論聲量並不高。
但是,王金平的政治人脈仍在,他也有充足的意志力積極投入初選。黨內人士評估,無論王金平最後初選結果如何,接下來出線的候選人都得奉這位本土派掌門人為尊,還是要爭取王金平的支持,繼續經營2020選戰。
失落的黨主席
「為什麼我不會宣布競選?因為我並沒有這樣的意願。」韓國瑜訪美回國後,吳敦義趁著4月10日中常會上正式宣布,自己沒有意願參選2020總統,他擔任黨主席的任務,是要「推舉最能勝選的總統候選人」,同時在113席立委要拿超過半數的57席以上,目標訂在60席。
吳敦義當時說,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他從政40年以上,從地方到中央,從北部、中部到南部,從議會、行政到黨務,經過選舉與輔選、不論質詢或應答都有40年經驗者,「假設吳敦義真正有意願參選總統,難道不會選擇在去年11月24日當天晚上開票結果出爐後,在全體黨員與同胞愛護下,22縣市長贏得15個縣市長,難道我不會選擇那種大局贏定的情況宣布競選嗎?」
吳敦義當時的一席話,除了表達個人意願外,也充分顯示了支持者在2020對總統候選人的期待已經改變。此外,吳敦義的表態,破除了外界認為初選辦法有球員兼裁判的疑慮(編者按:一部份的輿論當時不斷質疑,國民黨遲遲不決定初選辦法,是因為「吳敦義在卡朱立倫」,或吳敦義要替自己量身打造出場機會)。
吳敦義曾任國民黨秘書長、地方首長和立委,與全台地方組織的關係綿密深厚,從競選黨主席到接任黨主席後操盤九合一地方選舉、募款維持國民黨日常運作等,都能看出他的人脈深厚。
一名與吳敦義親近的政界人士透露,吳敦義原來計畫國民黨能在五月底、六月初產生總統候選人,盤算自己在完成因九合一選舉帶來的地方立委補選的輔選工作後,能有一段時間衝刺自己的知名度和選情,屆時「也許有機會和黨內其他同志一拚」。
「黨內的壓力大到他沒時間去規劃自己的選舉。」前述人士分析,隨著國民黨初選作業的拖延、韓國瑜的曖昧,種種因素加成的結果,都讓吳敦義忙不過來。
事實上,在吳敦義尚未鬆口不參加初選時,幾家台灣媒體民調早已排除了他。在藍軍的傳統政客裡,吳敦義的失落也許最為隱晦——在網路空戰世界裡,朱立倫有「朱家軍」和韓粉抗衡,而在網路上,吳敦義就連「吳家軍」也不顯性。
不過,黨內仍有不少人士認為,吳敦義是宣布自己沒有意願參選,並不代表他完全放棄這場選戰、不排除最後找到「親自出征」的機會——儘管如今看來,可能性微乎其微。
訪美:「面試」或「交朋友」?
台灣政治場上存在多年的「總統參選人規格」仍是屢屢被外界檢視的參選要件——對美國、中國大陸的經營,是問鼎總統的必考題。
在台灣,政治人物於大選前一年的訪美行程,向來被戲稱為「面試」;這樣的「面試」不論藍綠政要,選總統前必訪美,或明或暗,會見美方議員、政要,並在智庫發表演說,證明自己獲得美國支持、展示自己有處理對美關係的能力。如今,有意參選總統者無不爭相訪問美國,從美方政治人物「關愛眼神」的多寡、接待規格、行程到個人談話,都是彼此較勁的標準。
朱立倫在今年2月14日以「PowerUP Taiwan,台灣新經濟」,啟動他的訪美行程,不過朱立倫此行以矽谷為主,參訪多項引領全球的企業,包括Apple、AirBnB、Facebook等。至於外界關切,何時前往美東「面試」?當時他對媒體說,等到「被正式提名為總統參選人以後就會規劃」,被外界認為並不急著打美國牌。不過,幕僚近日指出,朱立倫陣營已沒有訪美需求,目前不做相關規劃,至於確切原因,幕僚並未正面回應。
吳敦義一度傳出可能在韓國瑜訪美後,動身赴美答謝僑界在2018選舉的支持。不過,這個行程至今沒實現,不了了之作收。
郭台銘直接跳脫藍綠政要訪美時的曖昧框架。4月17日,他在國民黨中常會上領取榮譽狀後,直接宣布參加初選;5月1日就現身華府,和美國總統川普會談50分鐘,會後並飛往威州處理鴻海投資案。雖然一般認為,川普會見郭台銘是考量到要穩住威州投資案,和郭台銘的「總統初選參選人」身份無關,但仍震動朝野,也帶給強打美國牌的民進黨政府不小壓力。
韓國瑜則在跌破眾人眼鏡、當選高雄市長後,獲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邀請訪美。他主動告知媒體這項行程後,在今年4、5月間訪問美國。雖然此行為定位為「校園演講」、他也稱自己「出訪是去交朋友」,但韓國瑜行前仍找他在政大東亞所的指導教授、九二共識一詞創造者蘇起會面,惡補兩岸關係、美中台三方背景。
韓國瑜的訪美,雖然沒和多位美中台重量級學者、官員見面,但他展現在僑界的強大能量,僑胞勸進「選總統」聲不斷。一場晚宴中,主持人詢問韓國瑜在台灣選總統要具備什麼條件?當時他避談自己的意願,卻稱總統應做到「台灣安全、人民有錢」。他回台後,吳敦義再次公開勸進韓國瑜,在韓的默許下,國民黨將韓國瑜「被動」納入初選。
事實上,4月18日,當時尚未鬆口有意競選總統的韓國瑜返回台灣,針對郭台銘將參加國民黨黨內的總統初選,韓國瑜指郭台銘「可直通美國白宮及中國中南海,是對國民黨很有利的人才。」不管兩人有沒有本事、以什麼樣的本事「直通」白宮,同樣是訪美,韓國瑜、郭台銘「非主流」路徑,跳出國民黨專業政治人物的傳統路線。
場景回到國民黨內,除了個別參選人赴美訪問,「政黨駐美」也成為國民黨的課題。黨內人士指出,國民黨的危機在於「美方並不了解國民黨對美國、中國大陸的態度」,甚至,美方對國民黨的不少資訊,目前是透過「民進黨友人」轉述來的。與美方通話管道的缺乏,成了國民黨佈局2020的劣勢之一;前總統府發言人、華府智庫研究員陳以信在今年初透露,將在華府成立基金會,作為對美窗口。
九二共識仍有得吵?無可迴避的兩岸論述
現實就如朱立倫曾言:「與美國歷朝官員和涉台學者的談話,無不圍繞著兩岸關係」,美中台關係對此時的台灣政情影響力愈來愈大。
朱立倫在2015年以新北市長接任國民黨主席,隨即出訪中國大陸,當時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以中共總書記的身份與朱會面,對兩岸關係發表「擱置爭議、求同尊異」的看法,這也是朱立倫首度對兩岸關係有明確主張。
時至今日,朱立倫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仍然主張兩岸關係應「求同尊異」,但將內容加碼為「三目標、三主張和一個基本態度」——兩岸「要和平、要民主、要繁榮」;要堅持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發揚中華文化的精髓、共創中華民族的經濟繁榮;並以「求同尊異」作為兩岸交流的態度。
但是朱立倫的論述是否為中方所接受?還需時間驗證。朱習會在2015年結束後,在國內未如預期引發「抹紅」的後續效應,朱立倫暫且過關,後來朱和北京關係也因為互動不多,轉趨低調、冷淡。如今,朱立倫延續2015談話內容,提出相關主張,顯示朱立倫有向朱習會「借光」的意味,至今北京方面仍未對朱的看法表示意見。至於訪問中國大陸的計畫,朱立倫陣營目前尚不明朗。
王金平則長年呼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去年他在立法院總質詢時,拋出簽署和平協議的看法:「這一代必須負責地簽署一個協議,建構兩岸一個和平穩定的架構,讓下一代在安全、安定和和平的保障下,以時間、智慧與機遇解決兩岸存在的問題。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對內要充分溝通,獲得足夠支持與周全配套,才有簽署的可能。」
王金平亦在今年3月7日正式宣布參選總統的記者會上,提到兩岸必須終結戰爭,否則戰爭將終結中國大陸與台灣。只是,對於兩岸關係,王金平只停留在「中華兒女,本是同根生」,輕輕揭過,無論媒體如何追問王金平的兩岸關係主張,他總是說:「未來有機會會說明清楚」。
在王金平還沒說清楚兩岸主張之前,他突然宣布在5月6日至8日以祭祖為名,訪問中國大陸,這也是他暌違27年後再度訪陸(編者按:王金平在1992年曾帶身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妻子陳彩蓮到中國大陸求醫,當時是私人行程,此後儘管陸方邀約不斷,他未曾再踏上中國大陸。)。王金平此次的訪陸行程定調為「尋根之旅」,沒有訪問北京,而是回到祖籍地福建漳州白礁村祭祖,並在廈門會見國台辦主任劉結一。
藍營中,與中國大陸關係最為緊張的當屬吳敦義。吳敦義和王金平一樣,向來呼應馬英九定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時間回到2017年5月,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的當晚,署名「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的賀電,拖到深夜才送到,習近平用「你」稱呼吳敦義,和以「您」稱呼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截然不同,動作和用字都引發揣測。
據了解,習近平的冷淡與吳敦義的兩岸關係主張有關,吳敦義在競選黨主席時曾接受媒體專訪說,沒必要凸顯國家統一的目標,現階段談統不切實際,但「獨」也不可能,他語出驚人:「你在中華民國境內,假如想被統,你今天就能實現,你就到福州去住、你就回上海去住,你就被統了,你何必拖累2300多萬同胞?」這席話遭部分黨內人士批評他是「李登輝第二」,吳敦義緊急舉行記者會,強調自己反對台獨的立場,試圖滅火。
據了解,賀電往返是經過雙方確認後才會啟動,中方發出的賀電重點為「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吳敦義則在賀電中放上九二共識的原文,強調「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對於它的涵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作各自表達」。
吳敦義事後以「原汁原味」來形容他的兩岸關係主張,就連九合一勝選的那天晚上,吳敦義都還對著媒體興奮地將這段原文再朗誦一遍。只是,中方對吳敦義的愈發冷淡,除國共論壇取消不辦,北京此後亦未針對吳敦義的兩岸關係談話有過其他評論。黨內人士認為,最需要與中國大陸修補關係的應為吳敦義,但民進黨政府打算透過修法延長對政務官的赴中年限限制,吳敦義要在兩岸關係主張中找尋破口,更為艱辛。
相較之下,韓國瑜少了前述「總統級」的包袱。一般認為,若韓國瑜要競選總統,對兩岸關係的詮釋將是他無可迴避的功課——在兩岸關係轉趨嚴峻的當下,韓國瑜打著「東西賣出去」的旗號,訪問東南亞與中國大陸,將訪中行程明確定義在「經濟交流」,不觸及政治交流,重申「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還自行詮釋增加了「你儂我儂」,更在訪問香港時一邊自稱「不談政治」,一邊直接走進中聯辦。
郭台銘和北京關係匪淺,至今仍不斷宣傳自己「戴著繡有中華民國的帽子」走進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國民黨人士觀察,中國大陸對郭台銘「仍在忍耐」,郭台銘近日發表「一中各表就是兩個中國」,還不待北京方面反彈,朱立倫就先出言反對「一中各表」不能表成「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他並強調,這是任何一位國民黨員都該有的認識。
在處理對中關係這件事上,郭台銘、韓國瑜兩人各有強烈的自我主張,甚至有些極端,卻各自擁有死忠支持者,相較之下,如今的朱立倫、王金平表現顯得瞻前顧後,明顯不為選民所喜、創造不了話題、也吸引不了媒體關注。
在「九二共識」話題上,前述「兩個中國」戰火目前並未延續,郭台銘的這項論述是否真能引發北京反應?還待後續觀察。可預期的是,初選政見發表時,在「九二共識」一題上,各方仍會持續大作文章。
还是想起李敖老师对这两党想法,中华民国是台独借尸实独的主体,而国民党在这个论调上卻是含糊不清
國民黨的統是中華民國統一中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中國,或是至少統一在一個民主中國之下,朱立倫、趙少康、馬英九、郭台銘等人都是這種立場。真正願意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更貼切地說,中國共產黨)統一的,應該是統促黨。
其實統獨議題一向是臺灣選舉主軸,只是大家的立場不一樣。
國民黨:傾向統
民進黨:傾向獨(台灣共和國)
中間/年輕人:中華民國在臺灣,不統亦不獨。
回應網友@WinnieThePooh64:關於「統獨是不是假議題」,你應該去看看「學姐」黃瀞瑩前陣子的發言在台灣各大論壇上所引發的大量討論,已經把你的疑問的各個面向討論得差不多了。台灣地方的民主化雖然從日治時期就有了,但全國性的總統直選也是近二十多年的事,本來就一直在摸索中學習,不是一句成不成熟可以概括的。
有趣的是,在美中貿易戰打得正烈的今天,居然還有人以為政治和經濟是能分開來談的?
要是有政治人物這樣宣稱,要嘛是蠢到看不出這件事,要嘛是惡劣到以此詐騙選票——反正總是有人買單的。
以民主進程來說,台灣還是幼幼班的程度。戰後被國民黨以權威制度統治,到1987年解嚴、1996第一次總統直選,也才不過20多年的民主歷練。受新式教育的年輕人普遍對政治參與更有意識,不過現今社會主流中堅份子(40歲以上)還是受過去黨國教育、白色恐佈時期的影響至深,只能說所有的台灣人都還在「民主」的這條路上摸索。兩岸情勢如此複雜,台灣內部會有這麼大的歧異,甚至是所謂民粹,也不難想像,也都只是過程。
回alexlin和日昌,可能我接触都是台南的年轻人,感觉台湾民众特别是台湾年轻人也并没有你们所说的想的这么远,他们对中国大陆大多是非常负面的情绪,再加上本土意识的不断加强,只是想离中国这个身份认同远一些,只是想要逃避,才不会管民主的问题(至少是大陆的民主),或是生死存亡的危机感,不都是在追求小确幸,连兵役都不想服。但现实是无法逃避的,大陆70%的外资都是台湾企业,经济上已经密不可分,另外,大陆不民主宪政,对台湾的威胁就不会消失,想要独立可能只能跟民主了的中国谈,统独的问题跟一个不讲道理的流氓谈又有什么意义。美国选举的时候也会打中国牌,但只是为了选票,政治精英们上台后该怎么做还会怎么做。但好像台湾不管上层精英和民众都如果绕着一个政治正确在不断纠缠,这样的民主政治看来还不够成熟
香港一國兩制在1997年回歸後,50年還過不到一半吶,怎麼說保鮮期所剩無幾?
To Winnie
我覺得你好了解台灣人XDDDD
你所說的就是很多台灣人所想的,就是因為覺得天天談政治談統獨很煩,才會有柯文哲(覺得自己最務實)、韓國瑜(自稱經濟100政治0)這樣的人成功吸引大家目光。當然也有很多人(大多是年輕人)對於上述兩位,尤其某草包的聲量之高而擔心台灣的未來就是了。
老蓝男们根深蒂固的论资排辈思想让人不齿,在他们眼里韩国瑜最多“只配”做高雄市长,问鼎总统大位想都别想。好像台湾还是自己的江山,完全自己说了算一样。
香港的一国两制并非在“崩坏”,而是50年保鲜期所剩无几了。很自然的过程而已,毕竟大陆对香港是有无可非议的主权的。
回winnie
我想換位思考你可能就比較好理解,為何統獨在台灣永遠是選戰主軸
統獨對於大陸香港以致於其他地區的人來看,的確更像是政治催情劑,但對於台灣人而言,統獨直接影響的是會不會"亡國",何況台灣處在極為弱勢方,在長年在國際上收到打壓的現實下,台灣人更害怕在統獨議題上處理不慎,直接造成民主政體的淪喪,更因為過去有國民黨威權的歷史經驗,更害怕共產黨統治造成人身自由乃至於身家性命的摧殘,如果不是台灣人,你很難體會這種無力感的
To 樓下的維尼64:
統獨路線一直都於各方面影響著台灣政治與選民投票意向,而且是與你所說的民主與經濟發展掛勾在一起的。
民主上,台灣人們普遍認為統一就會失去民主,尤其在香港一國兩制逐漸崩壞的現在。
經濟上,中國作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以經濟利誘台灣的力道只會愈發強大,偏統的國民黨最愛打著經濟牌,說服台灣走近中國路線。
恐懼是催票最有力的工具,這十幾年來的選舉藍(統)綠(獨)對決,常常被催化成"失去民主" 與 "經濟邊緣化" 的恐懼之爭。這些恐懼也許被放大了,但是是有其道理的。
对台湾政治家的政治主张表示困惑,为什么都在“统独”的议题上兜圈子,即使中共统一的口号喊的再响,也只是在大陆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起到维稳的作用,对台湾没有实质性的威胁。台湾的主要问题难道不是经济和民生吗?难道台湾民众都已经把统独当做比经济发展更为优先的问题,甚至可以左右政治家的程度,这看起来有点民粹
不知端传媒能否分析一下民进党的初选,谢谢
從老藍男他們的從政資歷就知道,他們是內心沒有願景的人、搓湯圓的人與排隊領頭銜的人,不是可以頂著風浪前進領導者。年輕ㄧ代看著他們怎麼把台灣領到此景況,當然一點都不想再跟著他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