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絡批鬥「台獨」時,她卻說「五毛」可能是最好的人
小時候她以為自己是漂在台灣的中國人,如今她是在漂在中國的台灣人。
豆瓣「一星運動」:小粉紅當警察,這回倒霉的是小津安二郎?
年輕一代的「小粉紅」和「道德警察」正在利用上代人努力爭取的網絡言論自由,用看似民主的打分進行着某種無形的封殺行動。
端問答:如果戀人的政治立場與你不符,甚至是個小粉紅,你會怎麼辦?
要是結婚生子,把子女交給小粉紅教育,我做不到。
科普、舉報與流量:中國網絡世界最新的獵巫戰場
在舉報者眼中,如果說以前會見達賴喇嘛才算政治錯誤的話,現在就連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也已經算勾結境外勢力了。
端傳媒電子書 | 小粉紅學:互聯網時代的粉紅浪潮
粉紅浪潮席捲而來,中國勢力無孔不入。
端問答:過去兩年裏,我們的生活被改變了多少?
「雖然很愛香港,但想移民了。」
紐約客樊嘉揚的兩個祖國
「我的『忠誠』不再屬於一個國家、甚至一種價值觀,而只屬於我的良心。」
專訪白睿文:《武漢日記》之後,續寫「痛史」
無論是給中國讀者還是海外讀者,日記的內容是一樣的,但人們知道這本書要在海外出版,它就成了旨在「傷害中國」的國際陰謀。
豆瓣十日閹割記:愛國的火燒到阿中哥哥的輿論陣地
这件事情幾乎是一個提醒:所有試圖收容、利用、或者刺激這種愛國主義情緒的個體,只要你不姓趙,那終有一天你會玩火自焚。
虎撲直男與飯圈女孩,誰才是更先進的愛國力量?
無論是誰,都已經明白一點:如果黨不喜歡我們喜歡的東西,那麼我們喜歡的東西可能瞬間消失,而我們對此無能為力。
「人民幣台幣港幣都想賺」,當台灣奶茶遇到政治表態
「一芳」們在大陸面臨的,還有文化吸引力的下降和商業模式的式微。
陳純:舉報、粉紅狂潮,與體制外的極權主義
極端政治何以在當下產生,又會在哪裏發力?
在加拿大開跑車「炸街」的大陸留學生,為什麼反對撐港遊行?
「新一代留學生的極端民族主義沒有在逐漸成長並可輕易獲得信息與言論自由後消失,他們變得更堅定自信並有侵略性。」
飯圈政治學:國家成為愛豆之後,重新敘述的民族主義
從什麼角度講,最大的「港獨」勢力不在香港,而在中國大陸?
安帛:中國 「限韓令」何以奏效?粉絲文化重塑愛國主義
絕不是傳統的民族主義話語,反而是粉絲圈的語言和行為模式,重構了民族主義政治參與和表達的可能性。
他們翻牆因為愛國,我翻牆後卻發現不再愛國......
沒想到「牆外」所見種種,將我過去對這個國家的印象、認知、國族想象一一打翻再重構。
白信:互聯網、青年創業與共青團改革
未來,人們或許聽不到街道上整齊的皮靴聲,但只要打開手機和互聯網,就能看到鋪天蓋地的美麗青年,如何敬仰英明領袖的歌唱。
限韓令下的中國粉絲:國家與歐巴,你愛國還是他?
她們自稱「韓飯小粉紅」,既愛韓國明星又愛國。但限韓令下,當國家要與偶像分手,她們又會如何選擇呢?
方可成:「小粉紅」,一個「張冠李戴」的標籤
經過研究後,我們確信:「小粉紅」這個標籤的起源有問題,「讀耽美小說的少女變身民族主義小將」的故事實際上並不存在。
我翻牆,因為我愛國──「小粉紅」自述「遠征」Facebook行動
2016年1月,數千內地網友翻牆到蔡英文Facebook主頁洗版。端傳媒採訪其中三位,試圖通過其自述勾勒「小粉紅」群像。
中國輿情觀察:打擊娛樂八卦之後,「小粉紅模式」走向終結了嗎?
2017年過去一半,一系列變動和管控,將走向何方呢?
從Nashi到小粉紅:中國青年運動的俄羅斯化
我們不必對「小粉紅」大驚小怪,能做的也許只是,期待下一波更為兇猛的變種。
嚴薔:愛國小粉紅、粉絲戰爭,與天朝主義賽伯格
「小粉紅」身份,到底由誰,如何來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