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楊鳳崗:梵蒂岡的超級善意,將會得到中國什麼回報? 在宗教自由問題上,除非中方立場調整,不然中梵關係很難有實質性改善。而中方調整立場的可能性極微,除非發生權力更迭,或者意識形態主流話語做出重大調整。
評論|江河清:超越「亞洲第一」——同婚勝利之後,要繼續做與說的同志平權 儘管這個描述是事實,但我認為要瞭解台灣婚姻平權運動,就不應該只是聚焦於同性婚姻合法化本身,彷彿台灣只是剛好追上西方國家的進步議程。
評論|楊路:經濟增速的迷思——貿易戰,中美各自有多少底牌? 中國經濟下滑,到底是不是貿易戰引起的?美國經濟景氣,真的像特朗普說的那樣,是貿易戰「打」出來的嗎?對於上述兩個問題的判斷,不僅僅影響談判策略,更會導致不同的應對。
評論|王菁:民族矛盾、網絡極化、選擇性審查——解剖中國網絡反穆情緒 中國網絡生態上的反穆仇穆言論與當代信息技術的本身特性息息相關,深受以伊斯蘭恐懼症為特徵之一的全球右翼思潮崛起影響,並在中國當前選擇性審查機制中,成為官方意識形態和民族政策自相矛盾下的怪胎之一。
評論|黎蝸藤:拜登既出,桑德斯可堪爭鋒?——美國民主黨2020初選前瞻 民主黨共有20人宣布參選,但不少人只是志在參與。真正較有影響力的是九人,其中拜登和桑德斯是顯而易見的領先者。相比四年前,此次初選背景有三大不同,這決定了不太可能重演2016年的一幕。
評論|朱學勤:在「之」字形百年曲折中,重新反思五四的歷史地位 毛澤東實際上是披着五四的叛逆外衣,來實現了五四的遺願,被迫害者也應該想到。他是以打擊五四型知識分子的方式,完成了被打擊者在五四前後他們共同呼喚的事業——改造文化,改造人性。
評論|谷歌工程師自述:為什麼谷歌不實行「996」工作制? 谷歌相信每個員工都是創造者,公司的活力來自每個員工的自我激勵、靈光閃現、自我管理,而不是流水線上準確無誤的機器。對員工來說,喪失動力、迷失在日常工作的瑣碎、失去對工作的熱愛,是最危險的徵兆。
評論|維舟:被忽視的「莫小姐」——從天理到公理,反思五四道德遺產 這是百年來中國盛行的觀念,帶動了中國社會的鉅變,但其盲點在於,這種偽裝成「客觀規律」的其實往往也是人的主觀假定,而且當它運用於社會政治中時,很容易滑向對權力的認同,以及無動於衷地執行命令。這份沉重的遺產是到了該反思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