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50年來最嚴重邊境衝突:中印能避免熱戰「宿命」嗎?
在許多民族主義者心中,對另一場中印戰爭的想像並未遠去。在歷史死結下,中印邊境上,有一道無法迴避的熱戰陰影。
評論|
開城的火光,文在寅的尷尬,北韓試圖用強硬姿態突圍?
開城的常設聯絡辦事處四層小樓,在1年零9個月後被夷為平地,南北雙方的短暫蜜月期正式宣告終結。
評論|
曾國平:若失去美國特殊待遇,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還能否維持?
奇談怪論不足為患,微妙變化才值得密切注視。
評論|
新冷戰的起源、演進和展望
新冷戰的開啟緩慢而模糊,沒有凱南式的長電報,也沒有杜魯門和邱吉爾的鐵幕演說,普通公眾甚至還未覺察而新冷戰就已經開始悄然進行了十餘年。
評論|
彭麗君:民眾的「現身」——香港如何在帝國博弈間尋找城市自主
這本書的焦點雖然是雨傘運動,但書中提出關於香港的問題,不但沒有過期,背後的困局與引申的對峙卻越來越難以拆解。
評論|
港版國安法來臨,北京會如何改造港警?
唯一一張可以繼續打到最後的牌,只有鎮壓。對香港暴力機關的改造,可測是北京的下一步棋。
評論|
明州黑人抗議,撐民眾還是撐國家?一個「民族國家」的陷阱
現實的刀懸在勇士的頭頂,逼他們按照遊戲規則互相廝殺。
評論|
梁仕池 :北京為何對澳洲農業亮劍?地緣政治背後的中澳農貿難題
中澳的實質農貿爭議懸空,任由雙方的鷹派言論各取所需。
評論|
舊傷復發、舉國共情、集體療癒:強健的美式抗爭和殘酷的美國史
美式抗爭的制度肌理依然壯實有力,它鼓勵人們用民間的強健,拖慢遺忘的腳步、對抗殘酷的歷史。
評論|
王宏恩:韓國瑜罷免案,為何投票率遠超預期?
「成功」罷韓的經驗可以複製嗎?
評論|
吳崑玉:敗走高雄,韓國瑜驚奇起落的政治啟示
高雄人為何一朝罷韓?韓在「反罷韓」戰中,如何斷了自己的政治路?這個政治人物的起落,又給了這時代的專業政治什麼樣的啟示與教訓?
評論|
大流行病、中美脫鉤、明州抗議之後:美國想讓誰做總統?
美國今年的總統與國會大選詭譎多變。
1
...
85
86
87
...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