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父親節到來,新手爸爸們除了感受初為人父的自豪之外,似乎並不覺得這一天與平時有多大不同。而在西方,母親節這天往往是一家人的「大事件」,很多家庭裏爸爸要專門全天照顧孩子、準備晚餐、打掃清潔,讓辛苦忙碌了一年的媽媽們放一天假。為什麼男女在育兒和家務上的付出如此懸殊?
其實,全球竟然有八成五的新手爸爸非常希望多多參與自己剛出生寶寶的照顧和家務勞作之中,什麼牽絆了他們?最新的報告顯示,爸爸們每天多付出50分鐘,兩性平衡就能初初達致。
爸爸們的心聲
六月初在温哥華舉辦的Women Deliver 2019 conference,是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以性別平等、女性權益與健康為主題的峰會,每三年舉辦一屆,今年吸引了各領域超過8000名關心性別議題的人士參會。
有趣的是,在會議四天內密集發布的各項關於醫學健康、法律法規、社會政治等領域的研究之中,一份從男性視角聚焦性別平等的報告卻引發了最多的關注——幫助新手爸爸更好地分擔照顧新生嬰兒的責任。這份名為《全球父親狀況》的報告由倡議性別平權的全球組織Promundo和聚焦男性對於家庭付出的組織MenCare發布,收集了全球近30個國家近12000人的數據。
「自從有了娃,我就再也沒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生下BB之後恨不得再把她/他塞回肚子」;「生產之後家人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我要餵奶、睡不好吃不好,還要照顧寶寶,情緒很差,有點抑鬱了」;「老公每天呼呼大睡,寶寶哭了也完全不會在夜裏起來幫忙」……這些都是經常聽到的新手媽媽們的埋怨心聲,新生兒父母的責任、負擔嚴重不對等,新手媽媽壓力過大,已成為產後抑鬱的一大心理元兇。
新生兒父母的責任、負擔嚴重不對等,新手媽媽壓力過大,已成為產後抑鬱的一大心理元兇。
然而報告的發現頗為讓人驚訝:85%的受訪新手爸爸表示,他們「願意做任何事」以更多參與到自己新生(或新領養)的寶寶的照顧工作之中。儘管信誓旦旦,但在現實中,男性參與包括新生兒照顧在內的家務勞作的時間,依然不成比例地遠遠低於女性。
懸殊依舊
根據數據,全球超過30個國家中,女性相較於男性,花費在「無薪家務勞作(unpaid care work)」上的時間和精力最高要多出十倍,平均而言,全球女性每天要花4小時8分鐘從事這些勞作,而男性的同一數字則是2小時27分鐘。這些勞作的定義是「通常的家庭任務」,包括(但不限於)洗衣、清潔、照顧孩子、老人、殘疾人、特殊需要的人等等。
平均而言,全球女性每天要花4小時8分鐘從事這些勞作,而男性的同一數字則是2小時27分鐘。
這種被人們習以為常的「家庭分工」,在經濟學家的眼中可不是小數字。以全球平均每小時最低工資測算,這些女性多付出的勞動總和將會佔據全球9-11%的GDP。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球有超過6億的工作適齡女性,由於過重的「無薪家務勞作」分身乏術,而無法從事帶薪職業。這種牽絆對於職業女性個體具有長期不利影響:由於疏於不斷充電和實踐,職業上獲得的提高與晉升機會相對大減。在那些女性要比男性花上兩倍的時間操勞於「無薪家務勞作」的國家和地區,她們的平均收入少於男性的2/3。即使在發達國家,這一狀況也並不樂觀。全球23個中等至高等收入的國家之中,在過去15年裏,兩性每天從事「無薪家務勞作」的時間差距僅僅縮小了7分鐘。
這一情況在中國就更令人擔憂。在過去20年間,中國女性的平均家務勞作時間基本穩定保持在男性的兩倍。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2018年末發布的報告,1996年中國男性平均每日家務勞作時間為1小時24分鐘,女性則為2小時16分鐘。到了2016年,這兩個數字分別減至1小時18分鐘和2小時10分鐘。但兩性之間的勞作時間差值卻一點沒變——依然是52分鐘。而計算相對值更不難發現,2016年女性承擔家務勞作的比重,還由1996年的61.82%上升到62.50%,其中無論是在工作日還是休息日都上升了超過一個百分點。
這種性別不平等的狀況中還有一些「中國特色」。比如年齡越大,男女之間從事家務勞作的不平等程度就越高。其中超過60歲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分擔1小時39分鐘,是20-24歲年齡組相應差值的4.3倍。此外,已婚女性的家務勞作時間性別差異相對更大,換句話說,婚後女性承擔了更多的家務。已婚群體的兩性家務勞作時間差值,從1996年到2016年不降反增了將近6成。顯而易見,生育、照顧和教育孩子是家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成為2016年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放開、許多女性卻不願意生育二胎的重要因素。
生育、照顧和教育孩子是家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成為2016年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放開、許多女性卻不願意生育二胎的重要因素。
牽絆與障礙
既然男性明明有意願多參與照顧孩子、分擔家務,為什麼現實卻大相徑庭呢?《全球父親狀況》報告分析了全球普遍存在的牽絆他們從事無薪家務勞作——尤其是照顧新生嬰兒的障礙所在。
首先,全球僅有48%的國家會為新生兒的父親提供有薪陪產假,通常都在三週以內,很多更只有寥寥幾天。而基於工作安排、擔心事業受損、同僚競爭等等因素,很多男性即使可以享受陪產假,也往往會選擇不休而「堅守崗位」。在「996文化」甚囂塵上的中國,這就更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更不要說,在法律層面,中國大陸的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並沒有做出任何明確的產假規定,具體要看各地的實際規定,而這些規定往往見諸於各地計劃生育條例之中,眼下多少已經過時。全國範圍來看,陪產假天數最長的是寧夏和廣西,為25天;北京和廣東則為15天,上海10天。為了鼓勵生二胎,近年來各地紛紛強調,二胎也必須享受應有產假與陪產假。不過,爸爸們究竟休不休、休多久,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基於工作安排、擔心事業受損、同僚競爭等等因素,很多男性即使可以享受陪產假,也往往會選擇不休而「堅守崗位」。
其次,在全球範圍內,都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照顧長幼是女人份內事」的刻板觀念,而男性似乎就只負責養家餬口,不應該進廚房,不需要「湊BB」(照顧小朋友)。有趣的是,這種信條不僅僅深植於男性之中,不少的女性也有一樣的想法。根據來自全球23個國家的數據,相當大比例的受訪者(包括男女)表示「換尿布、給寶寶洗澡、餵奶餵飯應該是媽媽的義務」。
而對於更多的人而言,這或許是一種無奈。今天的中國80後、90後,相當多的人不願意生養孩子,首要阻礙在於沉重的經濟負擔。曾有人做過統計,在中國的大中城市養育一個孩子到其大學畢業,至少需要花費50至130萬元人民幣。如果還要送出去海外留學,那就至少要200萬元了。很多人由此在網上感慨:「還生二胎?別逗了,我一胎都生不起!」
在全球範圍內,都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照顧長幼是女人份內事」的刻板觀念。
解決方案
各種原因中的深層問題,依然在於兩性在經濟層面的性別鴻溝:就業面臨的性別歧視、女性婚育可能喪失的機會成本、同工不同酬、職場面臨包括性騷擾等在內的性別風險、婚後在家庭中付出的無薪家務勞作被忽視和不尊重等等。不幸的是,改變這種狀況的道路將會漫長而又艱鉅,世界經濟論壇新出爐的報告顯示,全球要花上202年才能將兩性之間的經濟鴻溝彌合。
但好消息是,我們已經開了頭。在性別平權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995年北京「世界婦女大會」上,時任美國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頓首次提出了「女性的權利就是人權」。也是在這次會議上,「男女兩性之間不平等的付薪與無薪勞作分配」問題被第一次擺在了世人面前。
無需贅言,男性如果能夠更多地參與家務勞作和照顧教育孩子的過程,將會帶來美好的多贏局面。首先,經歷了生產的巨大挑戰的媽媽們心理和生理健康會得到改善。另外,早有科學研究發現,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有了父親的參與將會大不一樣。女孩會更加堅強自信,男孩則會從小就更加認同性別平等,並在他們也長大成人後有樣學樣地像他們的父親那樣承擔更多的無薪家務勞作。值得一提的是,這同樣對男性——爸爸們自身有百利而無一害,報告顯示,更多參與照顧家人的父親,在生理、精神、性健康和增強抗壓能力等方面都會得到裨益。
男性如果能夠更多地參與家務勞作和照顧教育孩子的過程,將會帶來美好的多贏局面。
那麼,該如何走出邁向平等的第一步呢?報告給出的宏觀方案包括五個方面:國家層面的法律與政策制定;社會層面的性別規範;家庭層面的支持;夫妻之間的磨合以及男性自身的投入。那男性該如何投入呢?就是這麼簡單——每天投入50分鐘。減少一頓晚飯的應酬,少睡一會懶覺,戒掉一盤遊戲,而用於參與家務勞作。男性每天增加50分鐘,女性相應就能減少50分鐘,兩性的無薪家務勞作時間便達到了各佔50%的比例。
還等什麼呢?就從6月16日這個父親節開始,試試看吧!
(李佳佳,媒體人,專欄作者)
初初達致???
“妇女的选择和做决定的能力常常被不平等的无报酬家务劳动所限制。那些被认为是‘女人的工作’的职责,如打扫卫生或照顾孩子,通常价值和报酬都较低。认为妇女不是家里顶梁柱的想法会导致她们被认为更适合做临时的、兼职工作或者是没有合同的工作。妇女也通常被认为更容易受到恐吓,因此就更有可能在职场、家庭和社区内遭遇暴力和剥削。
法律也常常不支持妇女,在155个国家,妇女所拥有的经济权利相比男性更少,其中包括:• 在 18 个国家,丈夫可以合法阻止妻子去工作;• 在 100 个国家,不允许妇女从事和男性一样的工作;• 在 46 个国家,根本没有制定过反家庭暴力的法律。”
以上内容摘自乐施会于2018年发布的报告《请回报劳动,不是酬谢财富》,更多内容可点击链接了解:https://www.oxfam.org.hk/sc/news-and-publication/richest-per-cent-bagged-per-cent-of-wealth-created-last-year-poorest-half-of-humanity-got-nothing-says-oxfam
来自一个爱做饭、爱打扫的90后男性留言~
P.S.回想起来,关于做饭的技能点有过半是从我爸身上习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