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馮夢哲:死亡陰影、懲罰隱喻和道德審判——從基因編輯嬰兒看愛滋污名 賀建奎的解釋蒼白甚至道貌岸然,但他某程度上點出了一個現實:中國的愛滋病感染者們正在面對「相同的命運」,造成這個命運的不是醫療技術的限制,而是誤解和歧視。
評論|戴思嘉:200德國官兵密謀暗殺政客?一個「流量狂歡」時代的假新聞樣本 媒介如窗口,不同的媒介以其不同的形態,構建着我們看待外部世界的角度和廣度。在娛樂至死和流量狂歡的時代,不妨先低頭審視,這扇窗的形狀,是否已成為我們看世界的形狀?
評論|來端必看評論區:「金馬」風波中我們在爭論什麼? 「一邊對於政治話題避之唯恐不及,卻又不得不做集體表態的尷尬扭捏。另一邊,導演多年社會運動的積極參與和對話所集結出個人身份認同的公開宣示,卻意外點燃兩岸最敏感的統獨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