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風波,無疑是近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愛滋病」(又名「艾滋病」)這個歷來被附上諸多隱喻的疾病,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與學術討論緊扣的姿態,高調地進入公眾視野。
連續數天的大型科普後,一個事實終於得以被更多人知曉——經過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毒載量達到不可檢測水平,加上阻斷措施,HIV陽性的父親和HIV陰性的母親100%能夠生育出HIV陰性的下一代。可是在定製嬰兒消息剛傳出時,一些網民的首要疑問還是「有愛滋為什麼還要孩子」——這與後來不少人提出的「基因編輯嬰兒長大後不應生育」的說法,如出一轍地展示了人類的傲慢和恐懼。
賀建奎這樣回應對手術必要性的質疑:基因手術可保護他們(指感染者家庭)的孩子「免受相同的命運」,即免受因感染者身份受到歧視的命運,包括「僱主可能在員工感染HIV後解僱他們,醫生拒絕治療」等(諷刺的是,這對嬰兒似乎終歸避不過被當成異類的命運了)。
儘管在手術潛在風險和倫理問題下,賀建奎的解釋顯得蒼白甚至道貌岸然,但他某程度上點出了一個現實:中國的愛滋病感染者們正在面對「相同的命運」,造成這個命運的不是醫療技術的限制,而是誤解和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