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公投效應、蔡英文與中間選民——導致綠營崩盤的,不是統獨,是什麼?

綠營雖然在縣市長席次失去甚多,但嚴格來說不算是「崩盤」,只能說是「回到基本盤」,而「中間選民」擺盪走了。
2018年11月24日,台灣舉行地方選舉,在多位民進黨候選人都宣布落敗後,台灣總統蔡英文召開記者會宣布辭任民進黨主席一職。

除了台北市還留下「選舉無效」爭議,截止本文發稿前,台灣2018地方縣市長選舉的結果已大致出爐,民進黨幾乎全線潰敗,10項公投案通過7項,婚姻平權、性平教育及東奧正名3項沒有通過。僅僅兩年,藍綠版圖大變天,而公投案的通過結果也令不少人難言滿意。

從宏觀局勢上,直觀來看,綠營失去了整個中台灣以及高雄。但是,僅僅用「崩盤」來形容藍綠變天,足以概括本次投票的結果嗎?藍綠爭鬥依然是今日台灣政治的主要問題嗎?我們要如何理解這一次的地方投票?如何理解公投結果?又如何從這次的大選去觀察2020的總統選舉?從數據上看,民眾到底在關心什麼?

這次民進黨挫敗,統獨還是關鍵嗎?

綠營雖然在縣市長席次失去甚多,但嚴格來說不算是「崩盤」,只能說是「回到基本盤」,而「中間選民」擺盪走了。從中選會的全台資料來看,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仍拿到40%的票,也就是500萬的支持者,而這還不包括柯文哲支持者中屬於淺綠的票。國民黨則是拿到48.8%的票,無黨籍則拿到11%的票。2014年,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中拿到54%的票(扣掉柯文哲為47%),2016年蔡英文拿到55%的票。

我們能說這次選舉結果代表國民黨勢力增加或板塊增加嗎?我覺得比較好的解釋是,如同我之前所說,台灣民眾在2014年之後無黨派的比例大增,到2017年已經過半了,所以大多數民眾變成無黨派了,他們的投票傾向也更容易擺動,而這次它們擺動到國民黨的候選人上。

事實上,國民黨在幾個縣市的票數還比2016年總統大選時更少,例如台北市(58萬對72萬)、基隆市(9萬對10萬)、桃園市(38萬對54萬)、新竹市(6萬對11萬)等。尤其是台北市的丁守中,在有勝選機會的情況下居然得票比連勝文還要少,這是國民黨死忠支持者沒有增加的一大指標。

台灣民眾在2014年之後無黨派的比例大增,到2017年已經過半,所以大多數民眾變成無黨派了,他們的投票傾向也更容易擺動,而這次它們擺動到國民黨的候選人上。

台北市多位候選人的選舉廣告。
台北市多位候選人的選舉廣告。

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這次的東奧正名公投。東奧正名公投大約拿到了43%的支持度,476萬票,這個票數比民進黨加時代力量在縣市長選舉中拿到的票還要多(40%+2%)。假如這個數字是台灣統獨的指標的話,可以看得出來「偏獨派」在台灣還是有幾乎過半市場的,(反對的人之中也包括中華民國獨)。換言之,這次的民進黨挫敗,跟台灣的統獨傾向可以說是關連並沒有非常大。假如選民真的是因為「反台獨」而懲罰民進黨,那東奧正名的票是更直接的民意反映,應該得票比民進黨還低,但事實上不是如此。

假如說,東奧正名公投在各鄉鎮的得票率是跟綠營的得票率高度相關的,這並是不讓人意外的說法。但事實是,居然有為數不少的人冒著被中國打壓的風險投了「正名」公投,也不願意投給曾朝這個方向努力的民進黨或其他偏台獨的小黨一票。這恐怕就反映了,選民對蔡英文以及多次說自己是「務實台獨」的賴清德的不信任了。

這恐怕就反映出,選民對蔡英文以及多次說自己是「務實台獨」的賴清德的不信任了。

而假如看縣市議員的票的話,時代力量上了16席議員,社民黨1席,而同場打對台的新黨只有2席、中華統一促進黨0席,只是基進側翼也是0席。縣市議員是最容易選出極端候選人的「複數選區非移轉投票制」,在這種制度下仍沒有辦法讓最支持統一或最支持獨立的候選人大量出線,可見大多數選民在統獨議題上並沒有全面大轉向,只能說仍在溫和的維持現狀。

公投效應如何影響綠版圖?

初步分析顯示,民進黨的挫敗與同性婚姻的相關議題有非常強的關係。各鄉鎮每多1%的選民支持愛家公投,民進黨的得票就降低0.7%。

假如不是統獨,那是什麼呢?初步分析顯示,民進黨的挫敗與同性婚姻的相關議題有非常強的關係。在筆者截稿之際,各縣市反對同婚比例最高的10個縣市(以第10案「婚姻定義」為例),是金門縣、臺東縣、花蓮縣、南投縣、嘉義縣、澎湖縣、苗栗縣、連江縣、雲林縣、彰化縣。這10個縣市除了民進黨本來就不會贏的離島跟花蓮外,剩下6個都是由綠轉藍。就在同時,各縣市支持同性婚姻議題最高的5個縣市,分別是台南市、基隆市、新北市、新竹市、台北市,這5個縣市都是藍綠沒有變動的。

假如進一步用回歸模型分析,依變數為368個鄉鎮民進黨(或民進黨禮讓)的得票率從2016年到2018年之間的變化,自變數為各鄉鎮支持愛家公投的比例,在回歸模型中幾乎都是非常顯著的正相關(p<0.01)。就算控制一系列的控制變數包括各鄉鎮的人口密度、各縣市為單位的虛擬變數等之後,平均而言,各鄉鎮每多1%的選民支持愛家公投,民進黨的得票就降低0.7%。

當然,在台灣大部分的縣市,民進黨的得票都是降低的,包括最劇烈的台中市、高雄市、以及曾經大勝的台南市。在2014年跟2016年,民進黨(含柯文哲)都大約得到680萬票,但在這次就算算進柯文哲也只有550萬,因此少了一百多萬的支持者。假如說桃園、新竹、基隆市是因為現任者表現出色,而讓選民不考慮總統因素的話,那其他縣市也只能說是當現任市長表現不夠出色時,選民需要一個決定投票的理由,那此時總統的表現以及公投議題就會被納入參考了。

當現任市長表現不夠出色時,選民需要一個決定投票的理由,那此時總統的表現以及公投議題就會被納入參考了。

雖然蔡英文政府在總體經濟指標以及在對美關係上都有十分亮眼的表現,反對黨也很明確地迴避了這一點,但由於年輕人仍認為蔡政府沒有立刻修民法通過同婚、以及沒有禮讓柯文哲而不滿,勞工與老闆因為勞基法反覆修正以及假期變動而有怨言,民進黨年長的支持者則對進步議題不感興趣,這些理性或感性的議題,壓過了蔡政府在選前多次提到的台灣價值的選擇。而蔡政府在同婚、勞工等議題上以及對柯文哲態度的轉變,可能就讓中間選民跟年輕人不再相信蔡英文政府了。

撰文至此,筆者多補充一個有趣小數據:本次當選的縣市長女性比例非常高,22個縣市就有7位,在選舉之前是2位。從男女平權來看,這當然是個進步的指標,只是這7位都不是民進黨提名的。

2018年11月24日,台灣舉行地方選舉,市民到票站投票。
2018年11月24日,台灣舉行地方選舉,市民到票站投票。

五個未來的觀察方向

那麼,這次的公投案與選舉之後,會對台灣接下來的政局會有怎樣的影響?我認為有五個可以觀察的方向。

第一,未來將會繼續有公投案,包括更為保守的提案、甚至是現在還在連署中的各種反對轉型正義、司法調查的公投都會有更大的可能出現在下次選舉。而且由於社會團體成功的動員,兩大黨也必須向這些議題團體靠攏,尤其是不分區席次很有可能會提供給證明手上握有選票與人力的社會團體。包括這次的挺核公投以及愛家公投團體,在之後都會有更大的與兩黨協商的話語權。

第二,民進黨在因為不禮讓柯文哲以及在同婚議題上未充分表態後,可能短期間仍沒有辦法拿回年輕人的選票。那民進黨可以選擇反省而重新追求年輕人的選票、或者就拋開年輕人而直接擁抱較年長族群支持的傳統價值。這當然也跟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後,下一任黨主席是誰有關,而目前仍不明朗:畢竟民進黨內各派系也都不如預期,林佳龍落選、新潮流的賴揆當行政院長要一併負責、蘇系落選、英系落選,各派系人人有責。

當然,這些年輕人最後會不會變成直接對政治冷漠,還是取決於柯文哲的下一步會怎麼走。假如柯文哲繼續失言或朝保守價值前進,或者沒有辦法能有下一個政治明星來繼承年輕人的熱情,那年輕人們很可能會如美國自由派運動失敗後出現的那失落的一代。

第三,同樣地,國民黨在總統大選前也勢必會遇到一波震盪。吳敦義在勝選後自然不可能辭職,但這次勝選他有多少功勞也是引起國民黨內的疑問的。韓國瑜與王金平的勝選、以及在朱立倫加持下的侯友宜大勝、加上國民黨黨產仍逐漸變少的狀況下,這兩派會如何讓國民黨轉型將是2020前的重要前曲。

這些選民雖然可能如柯文哲所強調的超越藍綠,但潛在更大的危機是他們可能更偏好立即有效果的政策。

第四,假如這百萬在這次選舉轉向的選民,是如筆者所說的在2016年後才開始大量出現的無黨籍選民的話,這些選民雖然可能如柯文哲所強調的超越藍綠,但潛在更大的危機是他們可能更偏好立即有效果的政策。在我正在執行的研究裏,歐洲支持民粹主義的選民,無論是極左或是極右,都更重視當下立即的利益,而比較忽視長遠的影響。換言之,假如想要在接下來的總統大選中爭取到這群選民,包括現在的執政者蔡英文以及剛拿到地方執政權的國民黨,都要做出一些立刻能讓人注目的政績,而通常立刻有效的政績都很難長久維持或可能規劃不周。

第五,綠營在票數減少的情況下可能更會訴求團結,而一個可能的方向就是要求與時代力量的配合。這次時代力量由黃國昌領軍的新北市全滅,林昶佐帶領的台北市卻成功衝出幾席,新竹苗栗更是有不錯的表現。同時,時代力量在台北市的大實驗——放任各議員候選人們宣布支持柯文哲與否——也代表黨內正處於一個路線不一致的狀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進黨是否會要求過去曾在民進黨內或親近民進黨的立委們回歸民進黨?或者黃國昌是否會繼續走打擊執政黨的揭弊路線?時代力量當上的議員們在各地勢單力薄,又能如何透過地方議會培養出時代力量新的基層?這些基層數量有多到讓時代力量能再跟民進黨談嗎?這兩者的合作也將影響到整個綠營接下來能顯現出多大的團結程度。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這篇也太多莫名其妙的論點......
    請作者發評論之前先做好功課......

  2. 沒有強調她的優點,穩定,緩獨,大家只看(虛幻的)鈔票,不在意主權,對歷史漠然,就這樣囉。

  3. 实际上把核能利用与否和婚姻平权交给公投本就是政府不负责任 的体现。

  4. 纵观此次台湾选举,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台湾人,更别提经过太阳花学运的浴血洗礼的年轻人一窝疯得支持共匪加持人柯痞子,柯莱儿了。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天然独?真是笑死人了。通过这次选举,台湾价值已经荡然无存,看来中共的温水煮青蛙的毒计已经奏效,如果哪一天台湾真的变成中共的盘中餐,我一点不会吃惊。

  5. 作者提到年輕人不滿蔡政府沒有立刻修民法通過同婚,這點和我理解的不同。且不說我收到多少Line指控「蔡英文堅持同婚所以請投國民黨」,如果支持同婚修民法的選民是可造成實際影響的,那麼在公投法案上,就不會出現挺同婚與反同婚選票如此懸殊的情況。再以台北市來說,姚文智唯一表態支持修民法,柯文哲不願表態,丁守中反同婚,最後結果也顯示在選民的諸多考量中,修民法通過同婚與否都不是主要考量點。很遺憾,我們真的只是少數。

  6. 在冬奧正名投下同意票的人,有部份是知道即使通過後民進黨政府仍不敢提出,故投下同意票要讓民進黨政府好看的,如果無法有效排除這些人,無法直接以公投結果判斷臺灣人民的統獨意識。

  7. 「東奧正名公投大約拿到了43%的支持度,476萬票,這個票數比民進黨加時代力量在縣市長選舉中拿到的票還要多(40%+2%)。」時代力量並未提名參選縣市長,請問「2%」所指為何?

  8. 回樓下基本上前任遺留重大政策較不會調整。
    像台中市捷運就歷經胡志強 林佳龍 盧秀燕三任,東亞青運也是胡時代談妥的。
    有區別的是會微調跟增加新支票。
    像花博也歷經胡 林 盧三任,只是盧之後再增加全台中市民花博免費。

  9. 作為一個不太懂行的局外人,對作者提出的第四個未來可觀察的方向有點感觸,即選民可能更重視當下立即的利益,比較忽視長遠的影響。才三四年的時間,選民就對一個政黨失去信心,轉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投之前大敗的另一個政黨,難道四年前不也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才政黨輪替的嗎?執政黨上台總會犯很多錯誤、把之前選舉時說下的大話變成空話,因此造成民眾的不滿情緒,所以政黨輪替往往是常態。但在如此短的一個週期內就翻轉,若長此以往都這般反覆,豈不是政策、計畫都難以施行?好歹也有點耐性再觀察一個週期嘛⋯以上是我一個局外人的胡言亂語,若有盲區還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