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12月1日,阿根廷G20峰會之中美元首會面結果的懸念揭曉,美國宣布暫緩原定在明年1月1日提高的關稅,中國則承諾大宗購買,以縮減美中貿易逆差,兩國暫時休戰。此舉符合外界預期,但兩國設下90天談判期,表明事情還未完結——根據白宮聲明,若90天後中美未能達成共識,美國威脅將繼續關稅升級。
中美元首12月1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直接談判達成了意料之中的「休戰」。半年多來,中美貿易戰數輪無果的談判以及雙方不斷升級的對抗,已經把談判桌上的籌碼堆疊得太高,即使是最瘋狂的賭徒在這個時候也有必要停下喘口氣。但細看雙方聲明便不難發現,樂觀的空間非常有限。
綜合中美在談判之後各自發表的官方聲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談判成果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類:首先是立即生效的貿易措施——美國將不會按照此前所威脅的那樣,在2019年1月將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税從當前的10%提高到25%,而中國將「顯著」(very substantial)提高美國進口,重點包含農業、能源以及工業產品,以削減中國對美貿易順差。
第二是條件性的經貿內容——雙方將在接下來的90天內就強制性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税壁壘、網絡黑客行為、服務業和農業問題展開談判。取決於談判結果,美國保留實施前述25%關税的可能性;中方則提出,如果高通(Qualcomm)重新提出收購恩智浦(NXP)的申請,中國將予以「考慮」(open to)。
第三則是非經貿領域,中美同意在朝鮮問題上加強合作,同時中國承諾加強針對管制藥品「芬太尼」( Fentanyl)的執法,以減少此類藥品從中國通過非法渠道輸往美國。本文將針對三類共識逐一分析。
立即生效的貿易措施:不新
在第一類談判共識,也就是立即生效的貿易行動方面,中方此次提出的「讓步」並無任何新內容。實際上,北京在此前的幾次談判中都反覆提出過相同的內容。這些措施大多沒有明確可衡量的指標,並且面臨許多實際操作的難題,即使北京有意願,也很僅靠這些手段就明顯削減對美貨物貿易順差。
比如,在農產品方面,中國需求最大的美國農產品無疑是大豆。但是北京此前為了報復美國關税,已經將美國大豆的進口税率提高到了25%。而此次談判結果中並沒有任何「撤銷」現有關税的表述,那麼中國究竟能如何在不削減關税的情況下「顯著」擴大進口?以利潤為導向的企業沒有理由購買更昂貴的美國大豆。中國政府當然可以在短期內「指導」一些國有企業去貼錢購買美國大豆,但是這種反商業邏輯的做法顯然不可持續。
中方此次提出的「讓步」並無任何新內容。實際上,北京在此前的幾次談判中都反覆提出過相同的內容。
中美的貿易基本面受到兩個因素的驅動:關税和匯率。此次談判不涉及關税調整,而匯率方面的情況則指向貿易不平衡可能繼續擴大。中國央行出於穩定國內經濟的考慮,一直在釋放流動性,而美元則正處在升息週期,兩者綜合的結果就是人民幣在過去的一年中相對美元貶值了近10%。這樣的匯率變化在基本面上是會擴大,而不是縮減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
一些短期的因素,比如石油價格上漲,可能會短暫地減少中國對美順差,但只是暫時的現象,不會根本改變雙邊貿易結構。考慮到這些,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國在擴大進口方面的表述十分含糊了。
美國不會不知道,雙邊貿易赤字僅靠一次性交易根本不會改變,其之所以「接受」中方提議很可能是出於國內政治考量——中國重點強調了「立即增加農產品進口」,這將直接為特朗普在其選民集中的中西部農業州獲得加分。特朗普在外交方面執着於削減美國貿易逆差,這個目標在經濟邏輯上很難成立,但在台面上,他完全可以拿着中國的提議自行宣布勝利。至於其選民是否會意識到美國的貿易赤字根本不會因此而縮減,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條件性經貿內容:難度極大
如果說第一類談判結果還算勉強有一些實質性進展的話,第二類談判結果(條件性的經貿內容)最後能夠形成什麼實際結果就完全是未知數了。一方面,雙方官員,特別是中國官員,會由於談判有明確的截止日期(90天)以及巨大後果(25%關税),而有額外的壓力和動力來尋求妥協。然而,強制性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業市場準入這些問題,都是中美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就持續談判的內容,既涉及國際關係,也受到中國國內政策環境的制約,要在未來三個月解決過去二十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難度極大。
且不考慮中國有多大意願讓步,即使北京最終願意大幅度讓步,也需要不短的時間才能落實。舉例而言,「擴大外資准入」在中國最終以修改外國投資負面清單的方式加以落實,而中國在今年七月剛剛發布了新一個版本的外資負面清單,雖然美國顯然對此並不滿意,但中國也不可能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裏就推翻現有的負面清單再發布一個新的版本——這將使得政策嚴肅性蕩然無存。美國的耐心非常有限,北京任何「有序推進」的做法都會被視為「沒有誠意」,目前看不到任何解決這一矛盾的可行路徑。
強制性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業市場準入這些問題,都是中美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就持續談判的內容,要在未來三個月解決過去二十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難度極大。
不過,這次談判「成果」中有一個頗意外的內容,就是中國願意重新考慮高通收購恩智浦的併購申請。美國半導體製造商高通在2016年向中國政府提出了440億美元收購荷蘭恩智浦半導體的申請,以符合中國的反壟斷法律(高通就此併購案向世界上9個國家提出了類似申請,在中國之外的另外8國都獲得了通過)。但貿易戰,特別是美國制裁中興通訊的行動,突然把高通夾在了北京和華盛頓中間。中國新成立的反壟斷審查部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遲遲不批覆申請,導致高通錯過了併購交易的最後期限,只好主動撤回併購,支付了20億美金的「分手費」。恩智浦的股價也隨後大跌,讓不少投資者見識了貿易戰的厲害。
雖然外界普遍懷疑此事是中國對美報復,但中國政府從來沒有提供任何明確的解釋。此次談判重提高通案則第一次坐實了外界此前的猜測。北京願意重新考慮高通併購申請的做法,表面上是一種善意舉動,但實際上市場衝擊已經造成,而重新發起併購案的成本又無比巨大,對於高通或者恩智浦來說,都很難彌補之前的損失。另一方面,這也向市場發出了明確的信號:中國對類似交易的監管和審查將充分考慮中美政治因素。這將對中美企業未來的投資決策造成巨大的不確定性。
非經貿內容:作用有限
而雙方此次談判的最後一個類別,也就是非經貿內容,則發出了一些複雜的信號。在加強芬太尼(一種成癮性極強的合成鴉片類藥物)監管的問題上,中國明顯將這個提議視為一項對特朗普的「個人公關」。中國將其作為一項談判提議在貿易戰背景下提出,顯然還是希望能夠在這個問題上「取悅」特朗普本人。特朗普在其政治口號中長期強調毒品的威脅,以鞏固「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這也是其當選的重要政治基礎。如今,手握一紙中國承諾,特朗普便更有理由向其核心選民表功,因此在芬太尼管控上的承諾也算是北京送給特朗普個人的一份小小禮物。
中國自特朗普上台以來一直着重在其個人層面獲得好感。從海湖莊園(Mar-a-Lago)的家庭氛圍聚會到紫禁城單獨為特朗普開放,北京一直嘗試以「商人」特朗普為切入點,影響美國整體對華政策。雖然這個策略對中美關係有所幫助,但顯然不具有決定意義,特朗普此前數次一面盛讚習近平一面推出對華強硬政策,便凸顯了單獨依靠元首私交不足以改變美國政策的問題。
在芬太尼管控上的承諾也算是北京送給特朗普個人的一份小小禮物,而將朝核問題加入談判則代表了中美貿易博弈的另一種未來走向。
另一方面,將朝核問題加入談判則代表了中美貿易博弈的另一種未來走向。由於中國進口的美國商品遠小於美國進口的中國商品,中國在關税報復上的選項非常有限,因此在非經貿問題上尋找談判槓桿就是另一種選擇。美朝關係此前迅速緩和,特朗普與金正恩的歷史性會晤,背後都缺不了中國的支持與推動。隨着美國尋求落實朝鮮去核承諾,「以朝核換貿易」也就成為了北京可以考慮的一種策略。
但這個槓桿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取得美國在經貿問題上對中國的諒解,是一個非常大的未知數。一方面,很難想像北京會故意阻撓美朝談判以換取與美國在貿易談判上的籌碼;另一方面,北京雖然對朝鮮有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影響力,但並不能完全控制平壤的行動,因此光靠朝核問題,中國很難改變對美談判籌碼不足的現狀。
對於緊跟新聞頭條進行交易的市場機構而言,12月1日的談判結果是一個利好消息,悲觀氣氛將會有所緩解,但也僅此而已。雙方現的關税對抗不會有任何改變,中國接下來立即採取的行動則很難明顯削減對美貿易順差。在貿易之外的領域,雙方更多的是把問題留給接下來90天內的後續談判,目前沒有明顯的理由讓人相信接下來的談判會比之前的談判更可能取得成功。而高通-恩智浦併購案令人意外地出現在談判成果清單中更是讓人擔憂,接下來投資審查和市場競爭政策或可能會頻繁成為談判籌碼。
中美貿易戰雖然按下了暫停鍵,但離慶祝還太早。
(楊路,自由撰稿人)
今早wsj報導trump 任命lighthizer來負責跟中方談判。符合此文預測方向。
题图,应为共“进”晚餐。
「中方此次提出的讓步並無任何新內容。實際上,北京在此前的幾次談判中都反覆提出過相同的內容。」 很有自信的揣测
中午看WSJ,一個Missouri的議員說大豆關稅「幾乎降為零」,不知是真是假 orz 美國的貿易代表和財政部長外加白宮顧問,不至於隻談一個空的deal?只是具體細節現在還沒有曝光出來?
即使北京有意愿,也很【难?】仅靠这些手段就明显削减对美货物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