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大陸
政經、社會、人的故事,以最真實的視角深度報導中國。
回春丹提「中國台灣」引爭議,台灣祭演出被取消,有群眾現場抗議|Whatsnew
此次回春丹的狀況並不多見,中台兩地樂團此前都慣以「城市」作為巡演站名。
惘聞樂隊:疫情兩年封控創作新專輯,「有那麼多惡果,哪顆才是你種下的?」
「有那麼多火種,哪顆才是你播撒的?」「趨同,所有東西都朝着一個方向,要做什麼就要擠壓,榨乾最後一滴血。」
評論|
中共如何破解威權宣傳的兩難困境:新媒體時期的官媒策略與大眾動員技巧分析
官媒超出預期地全面激發了群衆的興趣和認可度,「十年前,沒有人讀《人民日報》,今天,所有人都讀《人民日報》」。
《三體》的兩個版本之爭:中國影視文革敘事的變遷
中國讀者引以為傲的小說變成劇集,文革該拍還是不該拍?
中國央企競標首遇歐盟反補貼條例,衝擊效應仍可能持續擴大|Whatsnew
值得觀察的是,歐盟在此次調查中所做出的判斷對中國電動車的類似調查有何影響。
高校推行「大思政課」後,大陸學生如何「理解當代中國」
某外語專業學生形容龐雜的思政教材:「這就好像是為了那碟醋,包了幾屜餃子。」
執導《3體》首兩集曾國祥:邊緣人可能是好事,香港電影一定要在香港拍?
「到內地我就變香港導演。到外國被覺得是中國導演。我的身份永遠都卡在in-between狀態,永遠好像入不到主流。」
獵頭行業與中國經濟週期的變化:追風口的人與總是追不上的風口
經濟向好的時候,從業者覺得獵頭行業很有前景;當經濟開始下行時,獵頭也比求職者更早地感知企業在收縮、市場變謹慎。
18萬人登記同行,白沙屯媽祖進香熱議顯台灣「神明政治」走向|Whatsnew
一般都認為白沙屯媽祖是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如慈母般的神明。
網絡觀察:《墮下的對證》首映禮惹爭議,性別議題再成中國輿論焦點|Whatsnew
大陸公映版的中文字幕扭曲台詞原意、掩蓋角色的性少數身份也受到批評。
光刻機巨頭ASML威脅搬離,激化荷蘭移民政策分歧|Whatsnew
荷蘭社會的普遍右轉,折射移工與國際學生的黯淡前景
評論|
劉文、丘琦欣:離散華裔左翼與中國民族主義情結
文章提出「左獨」立場,思索其困境與可能的出路。
1
...
42
43
44
...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