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戰爭
評論|
德國的能源危機與天然氣依賴——被普京親手引爆的「定時炸彈」
半個世紀以來,德國都在以「貿易合作維持和平」的名義購買蘇聯與俄羅斯的天然氣,卻最終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援助烏克蘭:一邊是缺藥、缺武器的前線,一邊是800億歐元承諾背後猶豫的同盟
在一個陷入戰爭的民主國家,烏克蘭如何監督和確保資源送往真正需要的前線,取得國際盟友的信任?又遭遇哪些困難和挑戰?
評論|
集中營是如何建成的:「殺人工廠」的演變與納粹政體失控的激進化過程
爲了對付一個「敵人」所發明出的集中營的殘忍實踐,又可以拿來對付下一個「更大」、「更壞」的「敵人」,恐怖逐漸成型。
數據故事:那些戰死烏克蘭的俄兵是誰?
年輕﹑貧窮﹑邊緣﹑低學歷--他們當兵是為了活下去,但最後卻死在異國他鄉。
【現場】為烏克蘭療傷——利沃夫,支撐起戰時心理支持的後方城市
從受訓新兵到負傷老兵,從年少女孩到七旬奶奶,儘管精神壓力或創傷巨大,但他們,都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
俄烏戰火下的能源危機:要擺脫對俄依賴,歐洲還能非核化嗎?
為了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洲各國似乎掀起了一場核能復興運動;而被犧牲的,就是無核化的目標。
評論|
再見「雅爾塔」:新冷戰爲何比舊冷戰更危險?
國家間政治也許會因此變得更「民主化」,但也意味着世界在未來將更不安全了。
【現場】戰時三個月,我們進入烏克蘭,看到雖被戰爭改寫但頑強的生活
越過波烏邊境,我們終於看到了人流——一群排隊等待回家的烏克蘭人。
2022年俄烏戰爭中的康城影展,是電影還是政治?
2022年是一個世界變幻的時刻,康城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基輔記者日記三:創傷中的烏克蘭人們,「即使身處深淵,總會有出路」
「炸彈在體內嗡嗡作響,把思想和語言撕成碎片。眼淚也流不出來。我像是被凍結了。」
評論|
再見,哈伯瑪斯——德國是時候與戰後的「和平主義」告別了?
哈伯瑪斯們的歷史經驗與反思不應變成僵化的教條,以及「我們吃過的鹽比你們吃過的飯要多」的優越感。
馬里烏波爾「最後陣地」亞速鋼鐵廠:圍困數月後,渺茫的撤離希望
被困於此的人們只能生活在地下,在俄羅斯的圍攻戰術下,這些人已經兩月有餘未曾見過陽光。
1
...
15
16
17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