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原來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西戰爭後落入美國手中,成為美國勢力踏入亞洲的墊腳石。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擊敗美軍,佔領菲律賓,但美國在後期的反攻中,於菲律賓海海戰與雷伊泰灣海戰,重創日本聯合艦隊,成功奪回菲律賓。
二戰結束後,菲律賓獨立,並與美國於1951年簽署了共同防禦條約,成為圍堵共產勢力的最前線。直到冷戰落幕,美軍撤離菲律賓,才讓這個國家脫離強權的覬覦。而近30年無外敵威脅的結果,也讓菲律賓的武裝部隊,著重於掃平國內的遊擊隊與海盜,訓練與裝備都明顯不足與落後。
不過菲律賓的重要性並沒有降低,因為擁有眾多島嶼的菲律賓緊鄰南海,扼守巴士海峽,是菲律賓海週邊最大的國家,處於第一島鏈的中央位置。而且距離亞洲大陸有一段距離,不易被攻擊,還控制周邊重要航道,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地位無可取代。
菲律賓海戰略位置成必爭之地
控制菲律賓海就能確保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安全,並掌握宮古海峽與巴士海峽,擁有西太平洋的中心,為兵家必爭之地。
1990年代,美軍撤離後,菲律賓雖然修改憲法,禁止外國軍隊駐軍,但兩國的共同防禦條約並未廢除,改以軍事訪問協議方式,讓美軍用短期協訓或聯合演習的名義,在菲律賓繼續活動。在這二十幾年的反恐戰爭中,兩國主要聚焦在圍堵菲律賓南部的伊斯蘭激進組織,阻止恐怖份子串連。
但隨著中國在南海展露野心,菲律賓開始感到芒刺在背,同意美國強化在菲律賓的部署。兩國先在2014年簽署「美菲增強防務合作協議(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美軍可使用菲律賓基地,派遣戰機和軍艦。並在2016年的年度戰略對話結束後,宣布開放五個菲律賓基地供美軍使用。其中位於呂宋島的塞薩爾.巴薩空軍基地(Cesar Basa Air Base)臨近巴士海峽與南海北端,另一個安東尼奧.鮑蒂斯塔空軍基地(Antonio Bautista Air Base)則在巴拉望島,該島緊鄰南海,讓美軍擁有監視這兩個重要海域的據點。2023年菲律賓再度同意讓美軍使用另外四個基地,使兩國的軍事合作更上一層樓。
雖然美、菲雙方都沒有公開這四個基地的位置,但一般認為可能有三個在呂宋島上,靠近台灣南部。由於美軍在台灣東北方的沖繩,也擁有大型基地,將對台灣形成夾擊之勢,這對於美國的嚇阻戰略有極大的助益。
由於中國近年來不斷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西南角一帶,近來還不斷延伸到東南方空域,明顯想以包圍的方式,壓縮台灣的防禦空間,並達成反介入的目的。美軍的反潛機與電子偵察機,也不時出現在附近空域,雙方角力激烈。美軍若能使用在呂宋島的基地,可讓沖繩或關島飛來的美國軍機落地加油,或在有狀況時做為備降場,能更有效反制中國的包圍與反介入的戰術。
菲律賓在承平時期,不只能讓美軍監視巴士海峽與南海,更重要的是可以控制菲律賓海。這片位於日本以南、台灣與菲律賓以東、關島以西的海域,介於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以宮古海峽連結東海,巴士海峽連結南海,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控制菲律賓海就能確保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安全,並掌握宮古海峽與巴士海峽,擁有西太平洋的中心,為兵家必爭之地;二戰時的菲律賓海海戰,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航空母艦對決,解放軍的遼寧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已多次進入菲律賓海演訓,這絕非巧合。中國若想突破第一島鏈,威脅第二島鏈的美軍基地,就必需削弱美國對菲律賓海的控制權。
台灣、菲律賓與關島,剛好成為三角型,覆蓋大半個菲律賓海,但因為台灣與美國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共同防禦條約也早已廢止,因此台灣的地位目前由沖繩的美軍基地取代。為因應中國的勢力開始進入菲律賓海,美軍除了不斷強化關島的防禦能力,還在關島北方的天寧島(Tinian)上,擴建現有的國際機場,並重啟一座原本已關閉多年的舊機場。日本則在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等,部署新的飛彈與電戰部隊,以加強對宮古海峽的掌控能力。菲律賓首度向日本採購的雷達,一部份也將部署在菲律賓東部沿岸,以監控菲律賓海。
這些動作都是預判,未來不只是遼寧號會出現在菲律賓海。部署在中國南部戰區的另一艘山東號航空母艦,遲早也會率領另一支艦隊,穿越巴士海峽,前往菲律賓海與遼寧號會師,組成雙航艦戰鬥群。兩艘航空母艦才能有效執行在大洋上的作戰任務,就算其中一艘出現戰損,在空中的艦載機依然能在另一艘上降落,不會全軍覆沒。在菲律賓海上的中國雙航艦戰鬥群,將可牽制美軍在這個地區的行動,阻止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介入台海衝突。接下來戰力更強的福建號航空母艦服役後,這種情勢將會更為明顯。
突破中國「反介入」,菲律賓扮演關鍵角色
為了反制中國的勢力擴張,美國需要維持巴士海峽的通暢,讓美軍在戰時能在菲律賓海與南海自由活動,並突破反介入戰術。
為了反制中國的勢力擴張,美國需要維持巴士海峽的通暢,讓美軍在戰時能在菲律賓海與南海自由活動,以保護南海的航道,並突破反介入戰術。這使得菲律賓更為重要,因為連接菲律賓海與南海的通道,不只有巴士海峽。
菲律賓是由一連串島嶼所組成,內部有許多海峽與水道,美軍可以利用這些內部航線,從菲律賓海,直接穿過菲律賓,進入南海,反之也能從南海,返回菲律賓海。由於從南海可經由麻六甲海峽,再前往印度洋,甚至通過蘇黎士運河到地中海,讓美軍可以調動全球軍力,互相支援。
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在進行日常巡弋時,多數會從菲律賓海,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但也不乏直接穿越菲律賓的例子,在進入內海航道後,從西北方的佛得島水道(Verde Island Passage)或南方的巴拉巴克海峽(Balabac Strait)進入南海。因此中國的反介入戰術,只封鎖巴士海峽是不夠的,若想要在戰時阻止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活動,勢必要圍堵佛得島水道與巴拉巴克海峽。這也是中國在南海不斷填土造陸,武裝人工島礁如永暑礁(Fiery Cross)、美濟礁 (Mischief)和渚碧礁 (Subi Reef)等,並不惜與菲律賓爆發主權爭議,除了搶佔海洋資源,更企圖截斷美軍的活動路線。
只是中國在戰時圍堵菲律賓至南海的出海口,勢必會影響到菲律賓,特別是美國與菲律賓有共同防禦條約,若在菲律賓領海內攻擊美軍艦艇,無疑是對菲律賓宣戰;這跟中國攻擊沖繩美軍基地,等同於攻擊日本本土,將啟動美日安保條約一樣。
過去菲律賓對於戰時美軍是否能使用境內基地,態度較保留,但隨著國際情勢的轉變與新任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的上台,有了一些轉變。雖然小馬可仕在競選期間,也被質疑態度較親中,但他並沒有像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一樣,因許多爭議事件與美國交惡,反而積極在尋求新的平衡點。
菲律賓駐美大使羅慕德斯(Jose Manuel Romualdez)去年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就公開表示,若台海爆發衝突,在攸關菲律賓國家安全的情況下,將會同意美軍使用境內基地。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更在稍後公開表示,如果台海有事,很難想像菲律賓能不被捲入,都說明菲律賓希望藉由美國來制衡中國的勢力擴張。特別是近期發生中國海警船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以軍用級雷射照射菲律賓的運補船,導致菲律賓船員出現短暫性失明的事件,讓中、菲兩國的情勢更加緊張。小馬可仕強硬地宣示,菲律賓不會讓出任何一吋的土地,也讓菲律賓更依賴美國的保護。
菲律賓在戰時願意讓美國使用境內基地到什麼程度,雖然還在未定之天,但以菲律賓為基地,跨過巴士海峽,攻擊在台灣周邊、甚至是台灣本島上的敵方軍事目標,並非難以想像。
歷史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駐守在菲律賓的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已研判日軍正準備南侵。當時的應變方案中,一個就是先發制人,計畫搶先跨過巴士海峽,攻擊在台灣集結的日軍部隊。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奪回菲律賓後,決定跳過台灣,直接攻擊沖繩,也是從菲律賓派出戰機,不斷轟炸在台灣的日軍基地,以牽制駐台日軍,掩護美軍的登陸部隊。
菲律賓開放境內基地的三種可能
假如菲律賓決定徹底開放境內基地供美國使用,美軍能利用菲律賓的基地,牢牢控制巴士海峽或台灣海峽南端出口。
假設,菲律賓只願意讓美國利用境內的基地,進行情蒐、偵察與監視,是最為不利的狀況。不過美國的資訊作戰能力強大,已在烏克蘭獲得驗證。美國即使只能以小規模的部隊進駐菲律賓,監控南海與巴士海峽,都能為美國或台灣提供非常寶貴的資訊。
事實上,利用小規模的偵察部隊,擔任前方耳目,整合戰場訊息,再利用長程武器進行攻擊,是未來的趨勢。如美國陸軍正在組建與部署的多領域特遣隊(Multi Domain Task Force),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支特遣隊能掌握各個領域的作戰情勢,提供給友軍部隊進行打擊。而之前就傳出,美軍正考慮部署一支多領域特遣隊在台灣或菲律賓東方的島嶼上。
若菲律賓願意更進一步,提供境內基地供美軍的戰機、軍艦中轉,以進行作戰任務,將能大幅縮減美軍從澳洲或關島出發所浪費的航程,讓美軍的任務部署更具彈性。甚至願意讓台灣的戰機、軍艦進入菲律賓的領海,或是利用境內的基地加油補給,對於台灣的戰力保存,將會有極大的助益。雖然國軍判斷中國若武力犯台,應該會直接從北台灣登陸,攻擊台北市以摧毀指揮中樞。不過南部戰區的解放軍從台灣南部進犯,進行牽制的可能性也相當高。若美軍能利用菲律賓的境內基地,對這一路的攻台部隊將有極大的威脅性。
最後是菲律賓決定徹底開放境內基地供美國使用,不再設限。美軍不只能直接從菲律賓打擊從南部戰區出發的攻台部隊,還能利用菲律賓的基地,牢牢控制巴士海峽或台灣海峽南端出口。
而此將是中國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因為解放軍的反介入戰術將無用武之地,難以有效包圍台灣。甚至在必要時,美國可以從菲律賓直接登陸台灣南部地區,全面介入台海戰事。太平洋戰爭末期,美國就曾經規劃「堤道作戰(Operation Causeway)」,準備在必要時佔領台灣,只是最後選擇從菲律賓登陸,而讓這個計畫取消。
菲律賓可能是台灣戰時重要生命線
呂宋島距離中國較遠,越過巴士海峽後,能在台灣東部的港口停泊或機場降落,是較容易突破封鎖的機會。
菲律賓並非國際外交或地緣戰略上的活躍國家,因此常常讓人忽略菲律賓的重要性。但菲律賓的關鍵位置、與美國的共同防禦條約,都讓菲律賓在第一島鏈扮演重要的角色。
萬一台海真的不幸爆發衝突,日本與菲律賓的態度將左右美國介入的意願與能力;日本應該難以置身事外,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幾乎已成共識,剩下的變數就是菲律賓。只是台灣過去長期忽視這個鄰國,即使菲律賓有大批移工在台灣工作,多年來台灣政府也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向東南亞發展,卻一直未能與菲律賓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但菲律賓卻可能是台灣在戰時的重要生命線。許多專家學者對台海衝突的看法,都認為台灣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海峽天塹,讓解放軍不易渡海,不過海島地型也是台灣的最大弱點,畢竟在中國的海空封鎖下,友邦不易將武器、彈藥與物資,通過陸路快速送抵台灣。
唯一靠近台灣的友邦領土,一是日本的西南諸島,另一個就是菲律賓的呂宋島;不過日本的西南諸島緊鄰東海,距離中國較近,易被解放軍阻擋,相反的呂宋島距離中國較遠,越過巴士海峽後,能在台灣東部的港口停泊或機場降落,是較容易突破封鎖的機會。
台灣應該調整過去外交重心側重歐洲、美國、日本的方向,積極與菲律賓建立更友善的關係。雖然中國近年來挾龐大的內需市場與經濟能力,在東南亞順利攻城掠地,但菲律賓與中國有直接的主權衝突,還是美國的傳統盟邦,距離台灣只有咫尺之遙,有共同的南島文化連結,華人社群也往來密切。台灣可以嘗試在科技、經濟、醫療等不同領域,強化與菲律賓的合作,以求在關鍵時刻讓菲律賓做出對台灣有利的決定。而不是平日不聞不問,出現漁業糾紛時,還派遣大型驅逐艦耀武揚威,這絕對不符合台灣的長期利益。
樓下默蒼離的補充分析很好~!
糾正,不是近代,我想說的是民主化以後的日本。
解釋一下,「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話是安倍前首相說的,事實上是他在卸任後才說的。
並且,在他說的時候,並沒有在日本引起太大的反響。所以若有人要諷刺這是日本右翼為了改憲法的操作,我不會說這是胡扯。
但一切的關鍵,在於美國正式將中國列為頭號威脅,於是日本的所有戰略因此整體調整。這一切,倒可以說是在安倍去世後才浮上檯面。
我知道又有人要諷刺日本是美國的走狗了。但以日本的能源安全來說,馬六甲航道目前至關重要,尤其是當日本選擇了徹底切割前三十年苦心經營的日俄關係後,台灣的安全幾乎直接與日本的能源安全掛鉤。
綜上所述,當前狀態下,台灣有事就日本有事,不再是口號,而是多方事件綜合下的事實。
最後提一句,日本近代以來的外交政策,還真的沒對不起了誰,甚至可以說只有他們吃虧的交易,沒有恃強凌弱了誰。即便他們曾經對台灣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台灣人很歡迎這樣一個文明國家重返國際政治舞台。
那麼下面評論的XX人覺得“台灣有事不等於日本有事”的話,能否有邏輯地解釋下你們的理據?而非“我聽了不高興所以要氣急敗壞”,那是小學生做法。
順便講句,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雖然是日本朝野之共識,但受左派勢力及熊貓火鍋毒害已久的日本人,貪戀於承平生活已久。所以民調結果顯示,一方面覺得台灣有事要管要強化戰力,一方面又覺得加軍費買導彈有問題。有既要又要之天真,不容樂觀。
@第十一個觀察者 安倍被散彈槍打死是因為什麼原因大家都懂😅 但這不改變他生前在自民黨內各派閥的地位。只要自民黨還是執政黨,日本會介入台海未來可能的武裝衝突的這一點就不會有改變。中日存在產業競爭關係和台日產業相對還能互補。論大義論利益沒理由不出手的。
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這個基本上已經是日本朝野的認識。過去自民黨中的親中派已經全部偃旗息鼓了。
其實中國打台灣,周圍各國防衛台灣的決心都是比較強的,因為是出自於國家利益考量。倒不如聊聊日經爆料的台灣多數退役軍人都有給中國倒賣情報的問題。大家都在懷疑台灣過去被中共的各種情報戰輿論戰打到百孔千瘡,蛀蟲太多根基不穩,軍隊棄守民心渙散拖他國後腿。
@EricChan:虽然知道,但是那位已经被他自己的国民拿霰弹枪崩死了……好像没什么说服力的样子😂
小粉紅們急了😂 知不知道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是誰說的?
好文,看到有讀者完全不解「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脈絡,建議這些留言可搜尋關鍵字,補充時事脈絡,增廣見聞。
台湾有事等于日本有事?真的你出生的时候脑门被夹坏了吧。先去了解了解历史再来这发表看法吧。端也就这尿性了
這篇分析角度不錯。
"台湾有事等于日本有事””成为共识?成为谁的共识?意淫呢吧?🤣被强奸了还直呼很舒服,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