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傅景華:AI面前,是否人人平等? 平心而論,以收集大型數據配合自動處理系統為手段,把人進行社會分類為目的,再向各類型民眾施以不同待遇,這些都並非中國首創。那麼,要如何走出所謂是否「妖魔化」的討論?
評論|給有線電視系統一張紅牌:世界盃轉播戰的文化修辭與產業困境 由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組成的「有線寬頻協會」上週發表聲明,指責愛爾達及其所屬中華電信以2億元高價搶標、排擠競爭對手,進而剝奪台灣觀眾「免費」收看重要體育賽事的權益……
想要工作就別要小孩:「全面二孩」政策為什麼會讓她們告別職場? 中國的「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兩年多,女性遭受的職場歧視卻進一步加重。公司的精打細算、公共服務的全面缺失和社會輿論對女性的偏見,正迫使年輕媽媽們不得不告別職場。
「不可承受之重」:在盧旺達大屠殺陰影下長大的年輕人 今天的盧旺達,以14至26歲的青年居多,佔了全國人口的四成。24年前的那場大屠殺,徹底改變了這些年輕人的命運。怎樣正視歷史?怎樣區分偏見?怎樣批評地看待長輩?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都經歷過這些課程。不同的是,在盧旺達,殺戮的「絕望」,如影隨形。
評論|陳至潔:鳥籠中的微信,與「插翅難飛」的中國境外網民 中國政府嚴加控管並強力引導互聯網的公共信息內容,甚至產生了境外的問題。中國政府對微信用戶的文化思想控制,並不會因為人移居海外而減少,因為只有中國的公民或在中國登記的公司才能營運微信公眾號並提供其信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