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英烈保護法》的意外出手,與「暴走漫畫」們中槍的意料之中 繼「內涵段子」關停,「抖音」、「快手」連遭約談之後,年初剛出台的《英烈保護法》,又讓號稱擁有4000萬粉絲,估值30億到40億元人民幣的網絡娛樂自媒體「暴走漫畫」遭到重創。
一個香港中史老師的困惑:誰才是歷史教育的主角? 令人失望的是當局現時着眼點在教科書中不利「大一統」政權的遣詞用字,又寧願把縮減課程得來的課時以展示中華文化光榮面的文化史充塞,疊床架屋地安插零碎的香港史,卻未能有效回應前線中史教育的困境。
評論|雨傘運動得與失:「傘後」香港青年更熱衷參與政治了嗎? 可以這樣說,高度參與雨傘運動的年輕人在傘運後因為各種原因,都比以前更積極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但其實他們並不指望政治參與可以對現時的政治制度產生實質影響,也對政治人物不抱很大信任或期望。
評論|李立峯:識睇一定睇留言?重點在留言?令新聞機構頭痛的讀者留言 挪威的公共廣播機構NRK在2017年做了一個很有趣的試驗,有記者為某則報導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測驗,測試讀者能否準確說出該則報導的內容,而只有通過測驗的讀者才能留言。結果是……
評論|香檳大廈,見證昔日香港置業平民化,到今天物非所值的貴族化 在香港九龍尖沙咀金巴利道與加拿分道交界,有座初期名噪一時,近年卻聲名狼藉的商住兩用樓宇。它就是1957年入伙的香檳大廈。香檳大廈雖在香港地產發展史上鮮有所聞,卻恰巧站在地產變革的分岔口……
評論|姚松炎:未討論已有結論的香港「土地供應大辯論」 我相信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在諮詢完成後,向公眾說明某一兩項最多人選擇的土地供應選項不能滿足各種不同用途,所以必須多管齊下,其他較少人選擇的選項亦會採用,以滿足各類土地需求和短中長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