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
異鄉人:離開與歸來,我在荷蘭日料店裏的母子錯位對話
父權社會裏,人們對母親有太多期待,卻從不問父親去了哪裏。梅姐為了家庭選擇離開廣州來到荷蘭,而我的母親張姐則是為了家庭回到農村。
南韓的極低生育率,如何在2024年錄得九年來首次回升?|Whatsnew
回升的生育率是否只是疫情後結婚增加的結果?其是否可持續仍有待觀察。
Audrey Diwan在香港拍攝情色電影,她對色情片固定模式感到厭倦
奧黛麗從18歲起開始接觸香港電影,她對香港產生了一種幻想般的嚮往,而這種感情在疫情期間因無法親身造訪而愈加深厚。
評論|
《出走的決心》影評:何謂「真正的女性主義作品」?
《出走的決心》是2024年中國大陸市場上少數獲得成功的女性題材作品之一;有人稱之為「真正的女性電影」,這個說法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八年之後,他們為什麼不再上街反對特朗普?
八年前特朗普宣誓入職,四十萬人在華盛頓遊行反對;八年後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聲勢浩大的反對派遊行卻無處可尋。
你的瓊瑤與我的瓊瑤,不同世代看到的言情記憶
推崇也好,否定也好,不同世代的讀者眼中的瓊瑤作品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是陌生的。
華航褲裝政策上路,工會如何推動台灣航空業性別平等?|Whatsnew
華航的轉變並非個案,而是全球航空業改革的一部分。
同志住屋平權案勝訴後,我們參與了吳翰林的燭光追思會
好人為什麼受苦?留下的人要怎辦?他們會怎樣回答?
台灣首次校園與安置機構性侵調查發布,五成受害者揭露後遭漠視|Whatsnew
不揭露的理由為擔心被罵、不被相信、怕造成別人的麻煩。
肉身,割裂,重建的自我:台灣四位跨性別者的手術記事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一天可以搬出去,找一個自己的空間,放自己喜歡的衣服,自由地化妝,到時候我就不用再演了。
台灣麥當勞性侵事件,引發男校生連串性平爭議|Whatsnew
圍繞麥當勞性侵事件和建國高中兩次涉性別議題爭議,成為跨年前後台灣網上關注的焦點之一。
「性」在華語影劇怎麼拍?2025年了,情色片還能讓我們動情嗎?|三地對談
當電影公司還在宣傳「吳慷仁從影以來裸露最大一次、屁股蛋都露出來、三點全露」,對香港年輕觀衆來說其實low到起了反效果?
1
...
4
5
6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