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真人版《白雪公主》的一場假裝:迪士尼疲於奔命,卻沒討好任何人

最老的公主動畫,最新的公主真人電影。從歷史上看,迪士尼的所謂進步主義並不真誠,他們更多是在做想像中當下觀眾想要他們做的事

真人版《白雪公主》的一場假裝:迪士尼疲於奔命,卻沒討好任何人
《白雪公主》劇照。圖:網上圖片

迪士尼版《白雪公主》票房不理想,幾乎是一個可以預見的問題。在進步熱潮迅速興起的末尾,全世界都迎來反進步熱潮的反撲。從開始選角的膚色爭議,到後來演員言論立場遭遇圍攻,都註定了這會是一部被反DEI人群抵制的電影。世間潮水忽左忽右,本來總有一半人會與你站在一起;但遺憾的是,《白雪公主》也沒有獲得進步群體的青睞。

質疑經典童話便是冒犯?

大概在迪士尼決定翻拍《白雪公主》之始,就註定了這件事的尷尬。《白雪公主》的故事文本,無論格林童話原版本還是1937年版的迪士尼動畫,以當下視角來看,確有很多不合時宜。種族是第一個問題。儘管迪士尼遭遇的抵制最初就因選角的種族,但它一旦想要重拍《白雪公主》,這就幾乎是不得不面對的——故事源於中世紀歐洲,且一再強調一個皮膚非常非常白的女性是世上最美麗的女人,以當下視角看來,這近乎鼓吹某種白人至上主義。

在這麼多要素與當代價值觀出現差異的前提下,白雪公主故事的內核定會遭到質疑。只是這些質疑在有人口中成了冒天下之大不韙:童話是「經典」,所以若懷疑它的內核,就被視作一種侵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