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馮夢哲:死亡陰影、懲罰隱喻和道德審判——從基因編輯嬰兒看愛滋污名 賀建奎的解釋蒼白甚至道貌岸然,但他某程度上點出了一個現實:中國的愛滋病感染者們正在面對「相同的命運」,造成這個命運的不是醫療技術的限制,而是誤解和歧視。
性愛玩偶的進化:歡迎來到「性機器人」時代 性愛玩偶早已是成熟市場,聊天機器人也一直是人工智能應用中快速進步的領域,將兩者相加,形成性機器人,只是時間問題。性愉悅及其帶來的消費慾望驅動創意。在線視頻便源自色情網站,而科幻片中屢見不鮮、能與人類戀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也許便會源自這家專業製造性愛玩偶的工廠。
從烏克蘭到法國,從行動到碰壁:激進女權組織「費曼」的十年起伏 一開始,二十出頭的她們,在大學宿舍讀書、討論女性覺醒;接着,她們以裸露的胸部為「武器」,成了街頭激進抗議的代表。從基輔到巴黎,她們被描繪成「第三波」女性主義的先驅。一晃十年,曾經的先鋒,光環漸褪。
三代同堂的育兒生活:血緣是家庭的最終歸宿 制度與政策設計讓育齡夫妻走向家庭內部資源整合,對長輩的徵召,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新時代的三代同堂」,既是三代人重新認識、了解和對話的轉折點,亦是祖輩的「晚來重負」,甘做「老漂族」,為照看孫輩付出退休後的「黃金十年」。
台灣「小紅帽」奮戰20年,反性騷擾走到目的地了嗎? 社運者常說「沒有死人,是過不了法案的。」但倘若沒有一些被忽略的個案累積的不滿能量,悲劇案件最多只有一天的壽命,無法成為引爆點。但另一個更殘酷的角度或許是:有時死了人,也不一定夠推過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