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
福建制定新婦女權益保障條例,「財產查詢權」引部分男性反彈|Whatsnew
《條例》還罕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擔任正職領導」。
藝人黃子佼藏未成年色情影像,網民關注打擊偷拍論壇與提高罰則|Whatsnew
隨著輿論發酵,撻伐聲量逐漸升高,演藝圈也開始連署,要求立法者修法加重懲罰。
《墜落的審判》北大放映爭議:一部女性主義電影的女性主義角度被拒絕討論
觀眾討論這部電影的過程,就是審判在戲外的延續。
中共如何破解威權宣傳的兩難困境:新媒體時期的官媒策略與大眾動員技巧分析
官媒超出預期地全面激發了群衆的興趣和認可度,「十年前,沒有人讀《人民日報》,今天,所有人都讀《人民日報》」。
高校推行「大思政課」後,大陸學生如何「理解當代中國」
某外語專業學生形容龐雜的思政教材:「這就好像是為了那碟醋,包了幾屜餃子。」
AI深偽色情急增,如何才能制止新型性暴力?|Whatsnew
影像是假的,傷害是真實的;一種新型性暴力正在冒起,而監管仍然滯後。
網絡觀察:《墮下的對證》首映禮惹爭議,性別議題再成中國輿論焦點|Whatsnew
大陸公映版的中文字幕扭曲台詞原意、掩蓋角色的性少數身份也受到批評。
法國墮胎權入憲,波蘭新政府難撼墮胎禁令|Whatsnew
並不是所有歐盟國家都如法國那般,在保障婦女墮胎權上已經形成廣泛的共識。
奧斯卡2024:有John Cena與關繼威,也有奧斯卡的最動容時刻與非政治先行選擇
近全裸物化直男?因亞裔遭無禮對待?今年對奧斯卡的某些政治正確預測落空了⋯⋯
評論|
白人Tradwife回潮:主動選擇做家庭主婦,像1959年那樣順從
她們的回應是:女權主義者無權指責我們的自由選擇。
賈玲與《熱辣滾燙》:賈玲如何成為中國女性主義的出口?
當《熱辣滾燙》沒有攻擊性,如此溫和的時候,依然被男性挑剔。
【奥斯卡2024】技術讓人焦慮,電影還能存在多久?|華語影評人駐場聯評
技術總是會沿著現有的不平等創造新的社會現實,那麼電影的位置在哪?
1
...
13
14
15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