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出版
評論|
李伯匡:香港書展,與有害的速食問答文化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拋棄對答案的迷信?畢竟,閱讀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觀察現實的方法,若要解決問題,仍需要親證的經驗和實踐。
評論|
去歷史化的批評之外,我們可以為書展做什麼?
忽視歷史的批評,對推動書展進步的力度,十分有限。我們要先用自己的記憶──書展的歷史,來檢視和守護自己的書展。
為什麼這些美麗的書店都在桃園?獨立書店漫遊指南
毗鄰台北都會的桃園並不大,曾被說是「文化沙漠」,但兩三年來,在出版業歷經波折、閱讀人口傾向下降的情勢下,小小的桃園卻出現越來越多美麗的獨立書店⋯⋯
香港書展:新焚書坑儒,與資訊自由之窗的不可能
香港書展人流奇觀,背後卻是台港關係變化;本地出版困局;銅鑼灣書店事件為代表的自由打壓;及雨運後深入社會骨髓的絕望與憂憤。香港還容得下自由書桌嗎?
評論|
2016香港書展,這8本書值得買
書展不是唯一的買書機會,不過既然來了......
評論|
林韋地:圖書統一定價成就了誰?有何風險?
圖書統一定價充滿爭議。但至少獨立出版社和獨立書店,應達成宣言和協議,讓消費者明白,為何書不應該打折。
獨立書店靠信念能贏嗎?他們在西班牙這樣做
傳統書店失勢?就在去年,獨立書店風吹遍西班牙,它們用心經營,在書業蕭條的冬天過後,呈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雜誌現場:佔空間,獨立雜誌游擊戰
一群年輕人的文化佔領計畫,替蕭條的台中舊城區注入一股清新活水,而他們推出的刊物,正是最佳見證者。
評論|
阿潑:在台北懷念香港書展
香港媒體看不到香港書展擁有的能量,台灣社會也無視書展能延伸的可能。沒有哪個媒體有興趣好好報導精采的座談,讓座談記錄可以被留下、發散,甚至滾動其他討論。
評論|
譚光磊:台北書展,如何成為國際版權交易平台?
撇開什麼「亞洲中心」的堂皇辭令不談,台北書展確實有資格成為一個國際版權交易的重要平台。
朱宥勳:張愛玲又出遺作?明星作家作為產業鏈的發動機
愛財也應取之有道,特別當你是從作家的才華之中賺錢時,至少得負起「對得起作家」的基本倫理責任吧。
評論|
富察:兩岸出版比較的尺度陷阱
如果我們希望台灣出版可以對中國有影響力的話,除了對出版自由的堅守和捍衛,也要做出小型市場的示範,凸顯在大一統的市場之外,還有各種在地化的可能。
1
...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