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為推廣台灣獨立書店,近年來年年參與台北國際書展,與獨立出版聯盟(去年也組織成立協會)雙雙成為書展最受矚目的攤位之一,而前兩年已連續出版《聽見書店的聲音》一、二集以及《台灣書店歷史漫步》,均以書籍形式;今年則嘗試以雜誌形式推出這本《IndieReader 獨書人》試刊號,本期主題為「一間獨立書店之必要?」,邀請到書店店主、出版人、創作者乃至讀者等不同身分的作者從不同立場分別論述獨立書店存在的必要性,此種議題性的刊物相當難得,編排更不走花俏路線,單刀直入的方式與讀者素面相見,此刊物目前除了書展及幾間獨立書店之外,大通路及網路上都買不到,不在書展買要在哪兒買?
二、《閱讀的島》創刊號
《閱讀的島》書店誌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出版社:友善書業合作社
2014年底全台數十家獨立書店共同組成「友善書業合作社」,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單一書店進書困難的問題,二年多以來,深感有必要發行一份刊物與讀者進行廣泛並深入的溝通,因此有了這本《閱讀的島》季刊,此是全台灣第一本專門討論書店的雜誌,提供最新的書店情報、新書店的經營理念以及各家書店選書書評;本期主題「圖書定價與折扣」,更是當前整個出版界的重要議題之一,除有邱炯友教授與李令儀兩位學者所寫的精闢專文,多家書店店主亦在其中表達意見及看法,與獨立書店協會的刊物可謂雙雙展現台灣獨立書店的活力與火力。
三、 虹風《開店指難:第一次開獨立書店就口口》
《開店指「難」:第一次開獨立書店就 □□!》
出版時間:2017年2月
出版社:小寫創意
作者:虹風(沙貓)
小小書房店主虹風將開店十年來所累積的關於「如何開一間書店」的各個層面大小事寫成這本書,舉凡:開店資金如何調配才能用在刀口上、尋找店面要考慮哪些事、裝潢及採買該注意什麼、如何進書、如何行銷……,可以說是一個資深書店老闆的血汗經歷,拿出來不藏私的佛心分享。對於想開書店的年輕朋友當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就算不想開書店,看完之後應該也就能夠了解獨立書店的種種困難,此所以本書雖是「指南」,其實亦是「指難」。
四、蔡明德《人間現場》
《人間現場:八○年代紀實攝影》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出版社:南方家園
作者:蔡明德
八十年代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以深入發掘社會底層的真實報導撼動台灣,其攝影與文字的「映真」風格影響了幾乎一整代的青年讀者;本書作者蔡明德是《人間》的攝影記者,當時上山下海,走遍台灣,不在話下;《人間》結束後事隔三十年,蔡桑將那一時期的攝影作品精選集結成冊,不僅重新見證台灣過往的歷史,更是對剛過世的陳映真及《人間》精神的感傷懷念。
五、黃以曦《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
《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
出版時間:2017年2月
出版社:一人出版社
作者:黃以曦
影評人黃以曦這次的寫作嘗試相當激進,不但無連貫的故事情節,章節各有抬頭,甚至敘事者以及相關人等連名字都沒有,全以代名詞你我他來敘述。看整本書的結構本來感覺頗類似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但後者至少還有個查拉圖斯特拉的名字,同時以短篇寓言故事的手法來貫串,並且使用很多象徵及隱喻的手法來刺激讀者思考。黃以曦的創作幾乎完全取消了這些,而《謎樣場景》既不是電影書也不是哲學書,很難為其歸類,但是讀完卻又可以拿來印證一下自己之前讀過、看過的相關電影書籍文本,乃至人生經歷,堪稱是本奇書。
六、Jorge Luis Borges《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
《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台灣商務70週年典藏紀念版)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出版社:台灣商務
作者:Jorge Luis Borges
譯者︰王永年、林一安/等譯
你不讀詩嗎?那麼你該讀波赫士,如果你讀詩,那就更該讀波赫士;不讀,不知道什麼叫浩瀚,不明白什麼叫永恆。如果你時間有餘裕、荷包又充足,當然該讀《波赫士全集》四大巨冊,但若你書展購書預算有限,適逢台灣商務七十週年出版的這本《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會是你認識波赫士的絕佳選擇,至少可以知道他是如何成為一座圖書館的。
七、陳曉蕾《香港好走 有選擇?》、《香港好走 怎照顧?》
《香港好走 有選擇?》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出版社:繼續報導、三聯書店
作者:陳曉蕾
《香港好走 怎照顧?》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出版社:繼續報導、三聯書店
作者:陳曉蕾
作為香港的獨立記者,陳曉蕾三年多來持續追蹤報導關於香港本地人的生命終極議題,三年前已經出版了二本《死在香港 見棺材》、《死在香港 流眼淚》,這回除此之外尚有《平安紙》一書,教人如何寫遺囑;相關議題牽涉範圍非常廣泛,包括醫療、照護、社福的現實情況,在政策制度面還有人口老化、自殺行為與安樂死的探討,通過許多個案的訪談敘述,本書在社會心理、傳統習俗、家庭觀念等等各方面都有深入的探索,雖是香港著作,對於台灣亦極有參考價值。
八、劉仲敬《近代史的墮落:國共卷》、《近代史的墮落:晚清北洋卷》
《近代史的墮落.國共卷:劉仲敬點評近現代人物》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出版社:八旗文化
作者:劉仲敬
《近代史的墮落.晚清北洋卷:劉仲敬點評近現代人物》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出版社:八旗文化
作者:劉仲敬
歷史寫作的體例到得當代已可說非常豐富了,以歷史人物生平事蹟為主的亦所在多有,劉仲敬此書看似只是單純挑出了數十個歷史人物加以肆意臧否,然而要說本書僅是人物「點評」,似乎暗示史家未能觀照全局,但顯然並非如此。作者對於馳騁於這時代中的這些人早有定見,因此在定位上也絕不囉唆:蔣介石是「錯估歷史位置的道德家」、汪兆銘是個「業餘搞政治的詩人」、慈禧是「晚清的王熙鳳」,而蔡元培則是個「陰差陽錯的革命家」。其論據自然各有所本,特別之處在於作者觀點犀利,常能挑戰讀者對這些人物的既定認知,卻又並非譁眾取寵故作驚人之語,對於這個紛擾的時代有一定的穿透力。
九、Ian Buruma《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
《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Theater of Cruelty: Art, Film, and the Shadows of War)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出版社:紅桌文化
作者:Ian Buruma
譯者:周如怡
本書可說是作者伊恩‧布魯瑪思想之精華,且其關注領域寬廣而周全,也反映出作者的人生及學思歷程:這位荷蘭學者大學念的是中國文學,又在東京大學念日本電影,70年代在日本住了六年,接觸到舞踏、劇場以及許多深刻的日本文化,後又去了香港、倫敦、柏林,最後到了紐約,成就了這本書,並獲得2015年美國筆會藝術評論大獎。對於電影愛好者而言,這本書幾乎處處談到電影的相關知識,以及對相關歷史的反思,而他反思的切入點正是「殘酷」,因為「藝術可以轉化我們對權力、殘酷、死亡的恐懼和著迷」,這本文集就是以此為出發所省思的內容,或許閱讀此書有助於我們認清甚至脫離作者書中所謂「亞洲主題樂園」的荒謬性。
十、房慧真《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者:房慧真
從作家到記者,運詩人房慧真出了這本人物訪談集,係其於《壹週刊》任職期間的人物專訪集結成書,訪談對象從達賴、廖亦武、長毛、陳為廷等兩岸三地政府各自眼中的政治異議人士,到北島、西西等詩人作家,以及趙德胤、王小棣、李滄東、侯孝賢等電影導演,甚至葉德嫻、洪金寶等港星演員,每一位都是人生經歷累積豐厚的人物,要能做到深入訪談非常不簡單,要寫出令讀者印象深刻的訪談文章更加不簡單,運詩人文字的功底深厚,又勤於訪談前作苦工,這些訪談一篇一篇讀下來會有某種上癮的感覺,同時意猶未盡,極度盼望還會有下一本,趕快出。
按图索骥,太好啦
不識好歹,買櫝還珠。。。
這次去逛書展只買了一本書[臺北人]覺得自己先把家裡的書看完再買 先從名作開始建立基礎再進入這浩瀚的書海 謝謝這篇文章指引我名作之後可以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