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民族主義
評論|
澳洲「原住民之聲」修憲公投,為何開始就注定失敗?
有原住民活動家悲觀認為,澳洲要再過兩個世代,才能真正直面自己的殖民主義根基,承認原住民,並與原住民對話。
合肥故居獻花現場:他們為心目中的好人李克強,開一場民間追悼會
大城市和村鎮的中國,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的中國就這樣相遇在窄小的巷子中,悼念的是誰也許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好人。
消失的巴勒斯坦人:美國輿論場裏的殖民主義幽靈
對一場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和潛在的屠殺熟視無睹,這是美國精英階級的一次集體道德破產。
評論|
西方博物館裏的中國文物都是搶的嗎:文物保護、歸還與殖民史要怎麼看?
毫無疑問,歐美老牌博物館帶有深刻的殖民時代的烙印;恰成鏡像的是,「護寶」則成為了新中國超驗的能指。
從美化殖民到國王道歉,荷蘭的歷史正義如何不止步於「反思」
在荷蘭,「去殖民化」不只是學術和文化口號,更是去中心化的、緩慢、多邊的社會運動。
評論|
新端午與龍舟賽:「低調貴族」和中國保守主義的狂飆
宗族、國家、新媒體,在端午這個時點、在龍舟這個劇場背後達成共謀,上演一齣「貴族運動」的表演,慶祝這個保守主義的狂飆時代。
評論|
美國會走向內戰嗎?——「新白人意識」的興起,與民族國家的帝國轉向
美國白人意識的上升並不簡單是一個階級現象、地理現象,而是一個整體現象。
評論|
馬克龍訪華:一場「互打楔子」的中法歐美博弈
一位在國內改革議程中不甘放低身段的總統,在北京卻表現得身段異常柔軟。
評論|
從「祖國母親」到「中國爸爸」:國家主義的形象,是如何在家庭隱喻中演變的?
「我們都說祖國媽媽,那祖國爸爸去哪了?」「有人說祖國爸爸去買禮物了,有人說祖國爸爸扛槍保衛祖國媽媽了!」
評論|
帝國的崩潰:俄羅斯解體的可能性
本文從人口結構、俄羅斯聯邦制度的來源與實質、普京的「去聯邦化」及「沙皇」統治模式幾個方面,討論俄國分裂的可能性。
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前世今生:歷史上帝國的犧牲品,如今「國家領土統一」的號召
「民族主義者對俄羅斯合併吞克里米亞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當局的所有分歧都被擱置一邊。」
端小聚回顧:「台灣認同」之後,中國威權陰影下的公民民族主義
媒介的部落化、人們實際的公共生活萎縮、缺乏共同語言、象徵以及公共記憶,這些將對台灣公民民族主義發展造成難關。
1
2
3
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