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死訊公布後,其出生和成長地安徽合肥、祖籍地安徽滁州定遠,以及曾經主政的河南鄭州,都罕見地出現了大規模線下民衆自發悼念,其中又以合肥李克強舊居前的悼念規模最大,在網上的傳播範圍最廣。
「李總理是我們安徽人的驕傲」,死訊傳出的當天,家族群裏有親戚感慨,配上了兩個哭臉的表情。作為李克強的「老鄉」,合肥人會如何看待他呢?又會如何紀念他的十年總理任期和離世呢?
這幾天,我分別在一個凌晨和一個白天去了李克強舊居的祭奠現場。以下文字算是一點簡單的記錄。
10月2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死訊公布後,其出生和成長地安徽合肥、祖籍地安徽滁州定遠,以及曾經主政的河南鄭州,都罕見地出現了大規模線下民衆自發悼念,其中又以合肥李克強舊居前的悼念規模最大,在網上的傳播範圍最廣。
「李總理是我們安徽人的驕傲」,死訊傳出的當天,家族群裏有親戚感慨,配上了兩個哭臉的表情。作為李克強的「老鄉」,合肥人會如何看待他呢?又會如何紀念他的十年總理任期和離世呢?
這幾天,我分別在一個凌晨和一個白天去了李克強舊居的祭奠現場。以下文字算是一點簡單的記錄。
@Tenet01 谢谢你的评论 很能共鸣!
我忍不住又哭了一回
写的太好了,虽然普通人大部分根本不懂政治,还是能凭本能的去评价这个时代,疫情期间的痛苦其实也留下了很多无法忘记的痕迹。
姐,太会写了。最后两句话直接扎心。俗气的技巧,无比有力。
很有价值的时代记录。
我在想,李克强是否承载了知识分子或者学院派治国的可能性?看起来,他没有什么家庭背景,文凭过硬,学历高,年纪轻,从政期间期间似乎也没有贪污腐败或者拉帮结派,也不怎么曝光个人和家庭生活,加上本人慈眉善目,更像普通人,所以大家更容易代入。
感谢端传媒的报道——在这个网络审查日趋严格、在地报道愈发困难的情况下,听到老百姓真实的声音越来越难。这篇报道很好地解释了不同背景的人——无论是熟知习李不和的大学生、还是不识字的老大妈、抑或是每天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的出租车司机——如何把哀思共同投射到了李克强身上。
对我个人而言,李克强并不是一个具有魄力的政治家,但却是个无可置疑的好人——一个在当今这个人人自危、万马齐暗的年代为数不多的好人。从他大学毕业赠言、到总理记者会时“不合时宜”的真话,都能看出他身上残存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遗风。
不过在外国社交媒体上,不少海外的“反贼”中文博主并不惋惜李的离去———毕竟他也是那台庞大而残酷的机器的一员,并且他也几乎没有拆除这台机器的任何零部件。但这种看法恰好没有捕捉到普通人的情绪。对于一般民众来说,他们就出生在这台机器里,就像西方国家的人就出生在民主制度当中一样。相较于对抗庞大的国家机器,渺小的个人如果要向上爬,不得不适应这套体制并利用其中的资源。长此以往,棱角可能被磨平、理想可能会灭去。但李克强作为平民子弟,考上了最高学府、成为了金字塔顶端的一员,甚至还顶着压力为民发声———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就是每个普通人想象里,在这个体制中能够成为的最好的自己。
然而,这个“最好的自己”却壮志未酬,匆忙逝去。相信很多人残存的一丝希望,也随之化为灰烬。献上一束菊花,不仅仅是惋惜那位故人,更是惋惜平行时空中另一个可能的自己。虽然这个体制依然坚固、生活似乎也将继续如常,但民心的暗流,已悄然改变。
@raeye2 感謝分享,很有趣和有見地的見解!
感谢作者,很有价值的观察。
只好用魔法打敗魔法了:那個名叫我要當海賊王的納粹、種族主義者,給老子爬,老子遠程也能neng死你。
一生怯懦,一退再退,與共黨爪牙共舞,只是權鬥受制罷了。一群韮菜,也是繼續韮菜,可悲!
我父亲内退、我母亲失业(下岗)也是因为朱镕基的国企改革。
能有第一手去现场的实地报道,太好了!而且撰稿人文笔也很好。
最後一段略想哭泣
對文末內容有一些懷疑,因為听揚州朋友說江去世后也有許多到故居門前自发送花悼念的人群,端記者也許可以對比一下其中差異。其中相似點或許是江李去世後我們都會心照不宣地哼一小段《可惜不是你》。
有趣。
別人批鬥沒有道理,自己批鬥有道理。
感謝作者在現場的紀錄
在抖音和Tiktok的演算法里,似乎用戶的所在地/地理定位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也讓用戶更容易就公共事件在地上地下相互共鳴甚至串連。比如前兩週粵西和廣西南部暴雨成災,其他視頻和社交平台都沒熱度,但在抖音和朋友圈在地還能有一定熱度🤔
這篇報導真是一篇佳作。不僅在於文筆以及現場視角,更在於擺脫了自由派媒體報導時常用的「中產視角」,用接地的方式觀察出租車司機,中老年人,抖音等區別於微博,豆瓣,B站,過去在互聯網輿論場比較沈默邊緣群體的聲音,實在難得。
江澤民和朱鎔基任內面對亞洲金融風暴,採取了裁撤國企和私有化的措施增強經濟活力。但與此同時造成了國企員工大下崗。也就是搖滾歌曲《殺死那個石家莊人》的樂曲背景。當年的下崗工人在經濟困窘之下甚至是有下崗工人丈夫騎腳踏車載妻子去賣淫的狀況。安徽合肥作為工業城市,自然有不少討厭/憎恨 江和朱二人的工人。
Real.
Funny.
我家是合肥的,家里长辈提到江泽民也是非常厌恶的态度,说因为他对工人不好,但具体怎么不好也不得而知……
這篇文章價值真的很大,幾點感受:
1)抖音在當地市民的聚集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雖然形式上有差異,但是這與TT在很多國家社運中扮演了動員角色有異曲同工之效。後現代,即便是中國這樣的totarianism state也要面臨同樣的議題。這方面很多問題,中國的觀察者必須多與墻外的世界(并不等於自由)接觸,尤其是如果中共都在積極學習西方國家的鎮壓技術,反對者切勿抱有自己是獨特的被最獨裁政權鎮壓最可憐的存在。
2)陰謀論和假信息在動員過程中發揮著很大效果,一方面是社群媒體在另類事實傳播方面發揮著很不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則是中共長期污染信息環境和製造的結果。這一現象一方面使得各種綫下行動的爆發提供了條件,也爲後續發展無力做出了限定(當局很容易用不明真相來污名),類似的民族主義和地方主義也發揮了很大作用,而這些都是當局所製造的結果。同樣,正如作者所説,這個與西方如今爆發的很多騷亂背後的deep state理論有極其相似的樣貌,且他們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左翼反對的强權,恰恰相反,其中諸多在階級屬性上是可以團結的對象,反對者如何面對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3)綫下祭奠人群與綫上紀念人群的階級屬性有很大差異,去年底江澤民去世有看過中國網民的紀念,但實際上,稍對中國歷史有所瞭解的人就是注意到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轉向和其支持的朱鎔基市場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都是以損害中國的城市工人利益爲代價完成的,儘管與此同時,入世給新一代白領中產階級的發展帶來動力,文化的引入也讓後者稱贊。而有趣的是,李克强反而成爲了二者紀念的共識,可能確實因其無功,因其扮演者襯托的角色,而承擔了不同群體的想象。反對者不應該被一些所謂的自由派牽著鼻子走,把改開三十年最受益的知識分子和商人階級的利益視作自己的agenda,真正的希望在於mass people。
4)歷史在被篡寫和遺忘,當局不斷重新書寫史書,如何對抗遺忘是反對者必須面對的問題。這就是最後一個問題,儅市民提到上一個被紀念的是周恩來(實質上是官方欽點認可的歷史,是第二共和國的合法性來源,儘管這一來源也可以被用作對當局的批評,卻依舊是含糊的、曖昧的,是指桑駡槐的,是用一個政治集團對另一個政治集團的批評),另一個市民則非常直接地指出了民間的歷史,是李文亮(直刺被隱藏的歷史,是直接的,是民間性的重現,是直接對權貴整體的批評)。
很有趣的视角。但有一处错字,「老百信心中自有一杆秤」。
到现场去,听到普通民众的声音,这样的报道真的越来越少见了。感谢
虽然主题是哀伤的, 但这篇行文自有它的一种幽默。
这个结尾有点出乎意料,记者功底扎实。到现场去是新闻记者的使命,感谢端的记者带来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