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澳洲原住民小史:公投失利背後,是哪些血淚債與憤慨?

許多幸存的原住民已經被同化,並且仍舊遭受種族歧視,經濟和政治地位都很低。

澳洲原住民小史:公投失利背後,是哪些血淚債與憤慨?
2013年7月8日,澳洲雪梨海德公園,原住民舞蹈團成員於慶祝活動中擺出姿勢。攝:Lisa Maree Williams/Getty Images

【編者按】2022年5月澳洲聯邦大選,工黨勝出。在獲勝當晚,當選為新一任總理的阿爾巴尼斯就宣布,他就任後的第一項舉措,就是推動公投,修改憲法,在當中加入條款,承認原住民地位、建立為原住民相關的政策提供諮詢的機構「原住民之聲」。關於公投失敗的具體原因,請參考端傳媒此前刊登的文章《澳洲「原住民之聲」修憲公投,為何開始就注定失敗?》

2023年10月14日,澳洲舉行了有關原住民問題的公投。這項提案是澳洲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台譯:艾班尼斯)的一項選舉承諾。最後的結果出乎支持者的意料,澳洲以60%的反對票、六個州全部反對的結果,決定性地拒絕了提案。

在一週靜默後,澳洲原住民領袖在一封公開信中表達了憤慨,「僅僅在過去235年中來到我們國度的人拒絕承認這個大陸的第一民族——在我們關心和培育了65000多年的神聖土地上——是如此令人震驚和卑鄙……需要承認的是非原住民佔領這個國家的合法性,而不是相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