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影視
《小丑》暗黑版靈魂自由之路:當制度暴力激發個體暴力
如果對整個系統的結構性暴力視若無睹,而只聚焦於個體濫用暴力的失當,這個世界難道會變得更好嗎?
讀者來函:當美國人還能在金錢和自由之間做選擇
希望民主社會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自由權利,捍衞民主價值,能夠反對經濟政治強權對民主社會的不斷滲透和打壓。
《小丑》的提問與考驗:這部電影將會激發社會暴力嗎?
不論在漫畫宇宙中或是真實世界裡,把精神病連結到犯罪之上經常只是為了偷懶。和怪罪社會或是怪罪政府比起來,怪罪精神疾病實在簡便快速。
2019中國電影撤檔大風暴:緣何彷彿一夜間,行業前景全改變?
當中宣部全面接管工作,大批電影在2019年因「技術原因」臨時撤檔,銀幕空了,一個行業的天也突然黑了⋯⋯
詹正德評《返校》:白色恐怖懺情錄,但沒有觸及「恐懼」的核心?
看到方母說白國鋒會關照方父,我不禁嘆息:這片真是把白色恐怖的黨國勢力給做小了⋯⋯
觀眾將被鬼魂帶往何方:遊戲《返校》拍成電影的理由
導演才是玩家,觀眾則像是玩家在遊戲中的「角色」。告密者與加害者,與白色恐怖時期國家機器戕害人權自由的手段相比,都是廣義的受害者⋯⋯
速度戰高手古澤良太:怎樣用電視劇改變社會?
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說不定可令社會更光明及朝正面發展,這可說是絕無僅有的日本編劇家心曲。
專訪導演麥曦茵:我有一個百子櫃
自我發現與自我療癒的主題從未在她的作品中消失,這個夏天有觀眾看她的《花椒之味》流淚不已。
評論|
第76屆威尼斯影展探討:「小丑」奪獅,影展的功能被消解了嗎?
有人說《小丑》勝出是流行文化的勝利,也有人說它進入主競賽單元本身就是錯誤,這些都與威尼斯影展本身的境地無法分割。
專訪導演徐磊:從好奇心開始,說一則中國華北農村的偵探故事
電影《平原上的夏洛克》徹底脫離了知識分子的高端趣味,帶着濃濃的鄉野土味,甚至還有些粗俗,衝擊着虛偽的城市文明。
你能看出編劇的心裡話?野木亞紀子的深藏主題創作風
作品有它的深藏主題,當中的關鍵是一直潛藏背後,即使完全忽略這些小聰明,也絕不影響戲劇的趣味性。
紀錄片《B夫人》:脫北者個人悲劇和歷史悲劇的重合
這部冒着生命危險拍攝的紀錄片使得沉默且龐大的脫北群體獲得了昂揚的生命力量和飽滿的真實形象。
1
...
53
54
55
...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