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地緣政治
台灣、芬太尼、氣候,「戰術緩和」的拜習會談了什麼?|Whatsnew
雙方領導人會晤營造出的熱烈氛圍要明顯高於實際上達成的合作和緩和效果。
巴黎來信:巴以問題正撕裂社會,減對烏戰關注,增恐襲風險|Whatsnew
比起滿街飄揚的以色列六芒星旗幟,「不應忘記烏克蘭」的標題顯得黯然失色。
評論|
在「算力即國力」的今天,美國最新的技術封鎖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壓力?
美國選擇在「習拜會」之前發布這個重磅炸彈,完全不考慮中國可能的反彈,就是釋放出「別的都可以談,芯片免談」的信號。
評論|
《巴勒斯坦問題》:薩依德的思想遺產,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以巴衝突的本質?
巴勒斯坦人在歷史上存在麼?以色列的立國意識形態是什麼?一國方案的倡議有多大可行性?
評論|
王宏恩:台灣人「戰爭態度」攻防——「抵抗意志」成認知作戰主戰場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評論|
喬瑟芬:以巴衝突中的台灣輿論場——帝國夾縫下的戰爭焦慮與代入感
台灣應該是全世界少數能同理巴勒斯坦處境的國家,但同樣身不由己的歷史,並未讓台灣人心生同理。這又是為什麼呢?
評論|
科技產業從業者談美國出口管制新規:為什麼說此次技術管控程度超出想像?
對於半導體芯片企業戰略和風險偏好,會產生長遠甚至是永久的影響。
評論|
消失的巴勒斯坦人:美國輿論場裏的殖民主義幽靈
對一場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和潛在的屠殺熟視無睹,這是美國精英階級的一次集體道德破產。
為什麼華人教徒總是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冷戰思維﹑右翼保守力量與宗教狂熱
「每個華人基督徒的心中都有一座錫安山。」
以哈戰爭蔓延網絡空間,伊朗、俄國和印度網軍亦有參戰|Whatsnew
戰爭新聞越來越像「戰爭迷霧」,事實核查的難度亦隨着戰爭強度日益增加。
一帶一路峰會時隔四年重開,俄烏戰爭巴以衝突致影響力參與度下降|Whatsnew
新「八項行動」反映出,中國在試圖改變「一帶一路」早期作為對外投資和資本輸出項目和「戰略」的定義。
評論|
反美、反猶、仇穆:簡中輿論場圍繞巴以衝突的他者想象與自我投射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反猶與反帝如何產生合奏,也可以看到國家利益與民族主義間的錯位。
1
...
15
16
17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