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周保松:自由誠可貴 ──我的微博炸號紀事 從「周保松」到「保松周」再到「松保周」,我在微博「死去活來」整整八年,經歷各種言論審查也歷經各種自由抗爭,見證中國最大的網路言論平台的變遷。第二次被炸號後,我決定坐下來寫這篇文章,談談我的經歷。
評論|自由人與共和國理想:從Bac哲學試題看法國式「洗腦教育」 在哲學教育的目的選擇上,法國一開始的定位就是「自由思想的能力」,而只不是「維持政權」;或者說,即便是為了「維持政權」,也是一個應由「開明公民」根據獨立自由判斷能力選擇的「共和國政權」。
教學遊戲真的有助教學嗎?——來自香港的一線觀察 Gamification 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到底是噱頭還是前衞藝術?來自香港大學、中學和私人補習課堂的三個小插曲,讓我們看到在高度壓抑的教育體制內,遊戲的潛能與困頓。
評論|周保松:我們的黃金時代——寫在「雨傘九子」宣判之後 戴耀廷說,香港真正的黃金時代尚未到來。我不確定他的真實所指。但在當下,因為不同香港人的努力,我們在這樣一場歷史審判中,確實見到最美麗最高尚的香港風景。
評論|「捍衛學術自由」還是「邊緣人出局」?荷蘭萊頓大學停辦孔子學院風波背後 孔子學院在應對海外輿論質疑時顯示出的疲憊和無奈,一定程度上來自於孔子學院自身運行模式的某種曖昧屬性,但更與支撐著它的中國政府在海外輿論中的形象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