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風物
深度解析影視、文藝、生活現象,讓文化流動打破地域與領域的阻隔。
詩在烏克蘭:過去與此刻,你就是武器,武器就是你
俄羅斯近日對烏克蘭的第一次空襲,詩人以破碎的詩句寫下一位女子迂迴穿過街道:「忘記。麵包和世上每一個活著的事物。」
深水埗有個「半杯寮」:香港防疫進行中,如何自己生活自己救
香港限聚令下街道死寂,這裡卻邀你來體驗最低限度的相聚,「無論環境多惡劣,我們都不應輕易放棄社會生活。」
以痛蓋痛:我用紋身,記住過去與曾經有過的自由
「我選擇紋這個東西到我身上,這個就是我的自由,但如果我選擇的自由當中缺乏了一部分的話,這還是不是100%的自由呢?」
影像:疫下冬奥 雪地定格
一個無法穿透的「氣泡」中進行的冬奧
評論|
全球獵身的自由與責罰:中國歸化運動員的認同政治學
評價標尺在成績與國籍身份之間任性遊走,這本身已是一種混亂的認同體系。
評論|
「新自由女神」谷愛凌:當性別平等淪為個別階級的文化專利
我們如何提供一個性別平等的理想社會,而不是滑向極端的自由個人主義或集體平等主義?
影業觀察:從虎年賀歲檔回看後疫情時代的中美電影市場
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影響仍未結束,2021年的中國影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虧損,而美國影市則淘汰了許多成熟的中型製作。
情人節,我在台灣,她在香港:不論我們身處有形無形的監獄
看著同一個月亮,被同一個太陽滋養。異地戀既是我所選擇的安排,也相信在某時某刻我會了悟這個經歷的意義⋯⋯
谷愛凌的兩個祖國:在灣區滑雪,在海淀補課
不管谷愛凌如何定義自己,她似乎已經成為中國「戰狼」的有力彈藥。
港劇《IT狗》熱潮啟示:嘲諷「大台」就足夠?怎樣才能苦笑後走出?
《IT狗》在公共平台上似乎為大家出一口氣,但反諷過後,什麼才是「大台」的替代品?
2022奧斯卡入圍名單看新趨勢:「美國的奧斯卡」變成「世界的奧斯卡」?
以為奧斯卡就是美國人的獎,僅只代表「老白男」的品味,今年的入圍名單來看,這樣的觀念其實已然過時⋯⋯
台灣電影IP大戰:賀歲檔失利,得IP者卻沒得天下?
就算知道諸葛四郎這個IP,以時下視角來看,要如何突破、翻新原著裡頭過時的「中國框架」與隱隱的大中華式情感?
1
...
73
74
75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