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風物
深度解析影視、文藝、生活現象,讓文化流動打破地域與領域的阻隔。
五十年文革記憶,如何檢視後文革時代的政治文化?
文革結束後的這四十年,中國社會劇烈變遷。人們回憶、觀照、反思這段歷史,真切折射出其所處的政治文化現實。
手機時代·無·情書:素黑評《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多少人還記得寫信的感覺?手機世代的情書不會有筆、紙、郵筒,而你在信裡寫出的就是真心話嗎?
搞得定快門,搞不定革命
1979年的那場革命裏,他恪盡職守拍攝暴力瞬間,卻不知自己將會被照片埋葬——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遊戲」
兩小時,兩萬元,拍一張法國黑白電影風的肖像照
充滿黑白電影韻味及突出人像臉部線條,上面並刻印着Studio Harcourt字樣的黑白照片,成為了巴黎的風尚指標。
51 你似上帝我卻似螻蟻
我心想他都幹到這步,下款會否說「皇上萬歲萬萬歲」或「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我想起達明一派的《你真偉大》。
明星傻笑、自拍搶快、淘金部落客:是誰毀了時裝周?
全球時尚編輯、採購、娛樂媒體、部落客聚集在一起,用手機搶拍明星兼自拍打卡,這就是現在時裝周的盛況與窘況。
拯救太大的番茄、太小的櫻桃:走訪德國第一家觀念餐廳
被浪費的食物可能變成美食嗎?柏林的年輕人說,瑞典、英國和荷蘭都有這樣的餐廳了,德國沒理由缺席。
張大春:寫文章這件事可以被教嗎?又該怎麼教?
《文章自在》集合的不是所謂的範文,更不是張大春認為某個範疇下最好的文章,因為他認為這樣做就是在製造典範垃圾。
從《太陽的後裔》,我看到韓劇經濟學的秘密
《太陽的後裔》好評沒有話題多?較之藝術貢獻,它了不起在商業手段的極致運用,令各集團從中收益。
拜訪獨立雜誌聖地Do you read me?!,跟書店主人聊聊21世紀的雜誌經
有份正式工作,同時發展個人興趣,這樣就算雜誌不賺錢也沒壓力,只要老的時候,有足夠的錢上餐廳或租間好公寓就行。
從天王時代到梁振英治下香港:黎明設定臉書使用新高度?
梁振英在傳媒渠道逃避責任和問題,不斷讓市民錯愕時,天王黎明在臉書坦率贏得民心,無異一種展示,重新設定了標準。
給你攝像機,你會選擇穿透鐵幕嗎:兩位導演的北韓紀錄片
去北韓拍紀錄片,同樣面臨官方的嚴密安排,來自西班牙和俄羅斯的兩位導演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北韓。
1
...
239
240
241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