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風物
深度解析影視、文藝、生活現象,讓文化流動打破地域與領域的阻隔。
等巴士的時候,順便拯救一個「太空人」
迷失在太空中的泰勒將生命交在你的手上,你可以用碎片時間發呆,也可以試試來拯救泰勒。
藝術最酷使用方式!專訪Manifesta 宣言雙年展探索歐洲心靈空間
它是鐵幕和共產主義,柏林牆倒塌的產物。難民不斷湧入、恐怖攻擊、英國要退出歐盟、氣候變遷⋯不斷提供論述切入點。
39. 當我們失去對未來的想像力
你要去認識很多很多的人,交很多很多的朋友;你只有在人的身上,才學會關於人、也就是你自己的一切。
東京吉祥寺與岡田惠和:收留碎了的、壞了的人
編劇都是拾荒人,岡田惠和筆下的東京吉祥寺,迷人在無歸屬感,在此交會的心碎人,也被正常社會價值觀遺棄與傷害。
《再見中國》:港英時代首部政治禁片,曾在台灣白色恐怖中拍攝文革
拍攝文革中國青年逃亡到香港的《再見中國》,是首部港英禁片。審查背後的政治計算和官僚畫地為牢,一直陰魂不散。
日本火紅設計雙人組KIGI:吊車尾城市如何谷底翻身
曾經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品牌力評比中獲得最後一名的滋賀縣,如何逆勢而上,成為日本人心中最有魅力的城市品牌?
520就職國宴,算得上「台灣料理」代表作嗎?
對比昔日裕仁皇太子來台御宴,520這份強調「在地得時」的菜單,隱然透露的卻是過去五年來被「食安風暴」摧殘的台灣人與餐飲業。
在文學上,香港拒絕了文革,得到了甚麼?
與其他華文地區不同的思維,受外語影響的中文書寫⋯⋯中港文化多年的隔閡,造就了今天香港文學各具個性的面貌。
「記憶」如何成為反抗?6部得來不易的文革紀錄片
記住蒙難者、拒絕美化迫害他們的權力,而文革,只有苦大仇深的講述方式嗎?
胡又天:什麼是純正的文化情懷?《漢聲小百科》對我的影響
從「傳承中華文化」來到「去中國化」的時代,我該問的是:我們這所謂的「傳統派」,現在還能做出一樣好的童書嗎?
張維中:愈老過得愈有意思,年輕人也愛看的老年生活品味雜誌
一個人也好,白頭偕老也好,或者與朋友或晚輩同居也行,在這本老年雜誌裏,有許多「老了也能過得有意思」的範例。
作家顏純鈎:在香港四十年,我把文革的鱗片逐一剝下
要在香港確立一個新的身份:香港人,不管是哪個國籍的尋常百姓,還是文化工作者,「反省文革」幾乎是唯一途徑。
1
...
238
239
240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