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死了,這就是我最後的遺物。
黝黑狹小的暗室只容得下一人轉身,我小心翼翼地夾起洗液里的底片,照片逐漸浮現出來:憤怒的人群、宣傳的冊子、全身掛滿受難者照片的老人、全副武裝的警察——這些影相不只記錄了我作為攝影師「到此一遊」的痕跡,也能幫助反對黨向世人展示伊朗的血腥與不幸,但秘密警察也覬覦能按圖索驥,依照人像抓獲那些背叛國家、背叛信仰的「暴徒」。
《1979革命:黑色星期五》(1979 Revolution: Black Friday)
發行時間:2016年4月
類型:冒險、獨立
開發商: iNK Stories , N-Fusion Interactive
發行商: iNK Stories
平台:Windows、Mac OS X
昨晚,我在美國生活的伊朗朋友哈桑在 Telegram 上發來訊息,「Steam上了一款關於革命的遊戲,做得很逼真,你一定會喜歡。」
他所說的「革命」是指1979年伊朗爆發的伊斯蘭革命。由於巴列維王朝(Pahlavi dynasty)殘暴腐敗的統治,1978年1月伊朗爆發反對君主制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到8月,罷工及示威活動使整個國家處於癱瘓,國王宣布戒嚴,禁止所有遊行示威。哈桑的父母生在德黑蘭,在1978年全國大罷工興起之際,父親決定帶着全家移民美國。
9月8日,逾千名示威者仍在德黑蘭聚集,保安部隊開火殺死數十人,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五」。次年1月,在人們的反抗之下,國王被迫流亡海外,兩星期後,流亡在外15年的什葉派宗教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重返德黑蘭,受到數百萬伊朗人的歡迎。1979年4月,伊朗建立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在12月宣誓就職國家最高領袖。
哈桑推薦的是紐約獨立遊戲開發商iNK Stories製作的冒險遊戲《1979革命:黑色星期五》(1979 Revolution: Black Friday)。和哈桑類似,這家公司的創始人Navid Khonsari是伊朗裔加拿大人,十歲時因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移民至加拿大,後來在紐約攻讀電影學院,畢業後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影視編導,不久後為著名遊戲公司Rockstar邀請參與多部遊戲的製作,其中有今日已成為經典的《俠盜飛車》第三、四、五部、《罪惡都市》等等大作。離開Rockstar後,他和人一起創立了遊戲公司,一邊拍攝紀錄片,一邊創作遊戲。這位電影製作出生的遊戲製作人深信流行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在遊戲中廣泛運用了當年曾經流行世界各地(包括伊朗)的文化符號,以1979年發生的伊斯蘭革命為藍本,將人生歷程和專業經驗融合在一起,講述這場影響了幾代人的革命故事。
遊戲採用倒敘進行,開場已經是1980年,革命早就「成功」,霍梅尼代表的神職人員掌權上台後,開始肅清其餘革命勢力。電影般的分鏡畫面主要為兩種色調構成:象徵巴列維王朝統治的壓抑黑色和寓意革命流血的紅色。配樂低沉驚悚,伴着人們的吶喊和來自警察隊伍的槍聲。
玩家扮演的主角是一位攝影師,名叫里薩(Reza),他出生在中上層的富裕家庭,家裏雇有傭人,哥哥更是王朝的警察。1978年,剛從海外學成歸來的他,對伊朗日益走向混沌的局勢一無所知。在家傭的影響和帶領下,里薩加入了反國王活動小組,遊走在示威現場的第一線。雖然他對霍梅尼的意識形態抱持比較開放的態度,但因在革命中和來自不同黨派的革命人物交好,最終還是登上霍梅尼治下政治嫌犯的黑名單,不幸被捕。遊戲的第一層敘事線索就是里薩在素有「伊朗巴士底」之稱的埃文監獄裏,被殺人不眨眼的「埃文屠夫」阿薩多拉·拉赫瓦爾迪審訊,交待自己拍攝的照片中人物的形蹤。審訊和回憶交雜之處,劇情一點一點倒回至革命本身,形成第二重時間線。
整個遊戲過程中,里薩需要不斷在伊朗新舊各種勢力中做出選擇,幫助警察哥哥還是「恐怖份子」表親,背叛國王還是對宗教革命存疑,龍蛇混雜的革命隊伍誰可以相信,誰又需要繼續觀察?里薩身份設置十分精妙,在這場革命中,他雖然只是一顆砂礫,卻要時時刻刻和不同的政治階層與社會理念發生關係。里薩的遲疑和焦慮,讓玩家第一身體會到處在劇烈變革的國家經歷的種種不確定性。
玩家參與革命的主要方式就是「攝影」。作為攝影記者,玩家,也就是里薩需要用鏡頭記錄一切。每當關鍵事件在遊戲重現,里薩需要把握時機、找好角度,迅速調焦,完成攝影。有趣的是,完成拍攝後,遊戲會呈現在同一地方拍攝的真實歷史照片,並配有相關文字解釋。比如如果拍攝到罷工的巴扎小販,此時所對應的歷史照片會說明,「1978年,巴扎小販的集體罷工給了國王治下的經濟和人民的生活致命的一擊。」 就連里薩和家人、玩伴的合照也會配上遊戲製作人的私人照片,黑白照片無疑給電子遊戲增加了歷史重量。
而和玩家發生頻繁互動的NPC,也不少是真有其人。遊戲製作方還特意邀請了不少有伊朗族裔背景的美國影視劇演員為人物配音,濃重的口音和偶爾夾雜進來的伊朗語,又讓你貼近了那個陌生的國度一點。當年群眾遊行抗議的廣場、革命人士秘密聚首的電影院、還有關押異見者的埃文監獄,這些場景也都出現在遊戲中。此外,在與路人對話中聽到的關鍵詞條、在手抄小報上讀到的新聞事件、錄有霍梅尼演說的磁帶、甚至在路邊攤上的一餐午飯……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都在向你全景化地展示着這段曾在伊朗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你會看到國王奢靡生活背後,底層貧民掙扎的生活,看到在政治迫害中痛失親人的示威者的控訴,也會逐漸理解這場革命的根源——受壓迫者對自由的申訴。
從這個角度來看,玩家好像當了一次康熙王朝的韋小寶,或是越戰時期的Forrest Gump,不小心就親歷了伊朗歷史。
作為奔走在第一線的革命者,除了拍攝照片,你還隨時可能陷入生命危險,遭遇警察的槍擊和追殺。因此,你必須通過鍵盤或鼠標準確地輸入動作指令,在千鈞一髮之際避開危險,否則就會在革命的各個角落被踩死、中彈死、砍死,根本活不到審訊那天。
整個遊戲中,你都需要在主人公的立場上不停地做選擇,每個選擇都將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劇情發展。比如,在監獄中接受審問時,監獄長會拿着鞭子惡狠狠地逼你招供,這時你需要選擇是沉默以對、積極迎合還是堅持拒絕。如果你選擇前兩者,很有可能會得到誇獎,並繼續下一環節的審問,而選擇後者時,你極有可能被毒打一頓,並被使用更加嚴苛的刑罰進行拷問。
除了國王與革命者這一衝突的主線,還有一條暗線的衝突埋藏在遊戲內部。自由派、共產主義人士、宗教人士、武鬥派的「人民聖戰者組織」……因為不同政治目標臨時聚集在「打到國王」旗幟下的黨派,革命「成功」後馬上分崩離析。更悲劇的是,其中最強那隻——霍梅尼上台後,立刻對其他革命勢力進行政治清洗,殺個乾淨。
遊戲最反轉的一幕,莫過於里薩在獄中看到自己拍攝的革命現場:前一刻,這些照片還被反國王小組用於揭露殘暴統治、鼓舞士氣;下一秒竟被新政府留作物證,偵捕和清算自己和朋友,所謂的「反革命的異見者」。這是怎樣的一種黑色幽默。就在埃文屠夫用槍指向里薩,逼迫他坦白同伴下落時,遊戲戛然而止。
在第二遍玩遊戲時,我曾抱有一絲希望,以為某些選擇不一樣,就可以有不同的結局。我一廂情願地認為里薩這樣只是堅持自己的理想,算不上有反政府思想,不應落得如此下場。但一次又一次,我不斷改變了關鍵性的選擇,到頭來還是同一個結局。
其實,當遊戲的設定本已是倒敘,而開場主角即被關押在獄,我就已經能猜到,故事註定會以悲劇收尾。因為里薩只是這場革命中微不足道的塵埃,因為沒有一個「異見者」,能從埃文監獄活着走出來……經歷了這樣一場血與火的洗禮,那些誓言「趕走國王」的革命者們,究竟是已經實現了他們的理想,又或者,只是用新的黑暗取代了舊的黑暗?
我想,即使是伊朗人,也很難回答這一個問題。的確,關於革命的論述和論述革命的權力,哪怕在今天的伊朗依然是敏感所在。遊戲製作人Khonsari成為伊朗媒體攻擊的對象,他們指責Khonsari是為美國政府工作的CIA,扭曲歷史、醜化祖國,剝奪了Khonsari和家人重回伊朗的權力。
遊戲,並沒有結束。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