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這座充滿懷舊氣質、幾乎找不太到連鎖書店的城市,在2008年出現了一間書店「Do you read me?!」,就像柏林許許多多具個性、社區性、主題式的小書店一樣,這間書店以蒐羅世界各地的獨立雜誌為特點,創辦不過短短幾年,便成為歐陸獨立雜誌的重要展示舞台,許多新萌芽的雜誌對自己能被選入書店販售都倍感榮幸,就像是跨越某種門檻的肯定。
Do you read me?!店內三座書牆爬滿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上千本的雜誌,旅遊書、網站指南無不寫滿對此的推薦,並將其標示為「柏林必逛景點」,在獨立雜誌界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常有雜誌創辦人親自帶着雜誌登門拜訪。美國知名生活雜誌《Kinfolk》亦曾在自家部落格上推薦:「我們很少在離開柏林時,不從Do you read me?!帶走一些新的閱讀素材。」
作為一個從遠端觀察歐陸獨立雜誌發展的人,我既好奇Do you read me?!這幾年來的發展,也想瞭解他們對於獨立雜誌的近身觀察。在與店長Jessica Reitz 簡單地通了幾次書信後,我決定親自登門拜訪。
早上 10點,只見店長Jessica一人在樓梯上上下下來回安頓雜誌和書籍,努力讓書店每天看起來都有一點點不一樣,這是書店唯一比較清閒的時分。Jessica原先從事藝術書商的工作16年,期間巧遇現在夥伴、資深平面設計師Mark Kiessling,兩人因為喜好從旅行處購買雜誌或書籍的習慣而一拍即合,也成了兩人共同經營這間雜誌主題書店的機緣。他們的目標除了引進當代雜誌及國際化閱讀,「我們也希望能提供人們可以出去玩、擷取靈感、和其他雜誌人相遇的空間。」
實體空間之必要
時鐘指針一走到中午12點,人潮陸續湧現,校長兼撞鐘的Jessica只能一會兒應付結帳、解決上門讀者的疑惑,一會兒在德語英語間轉換回答我的發問。她以英語回答問題時,語調多少變得柔軟且緩慢,用德文回應客人時,卻變得明快且堅定。然而從她與客人的互動,多少還是能夠推測對話內容,多半時間都是顧客試着用關鍵字描述尋找某類雜誌,Jessica則像是搜尋引擎般地在腦海中搜尋,在店內翻找,最終總是能讓客人帶着滿意的笑臉離開。
突然間,她停下手邊工作眼神堅定地望向我說,「對喜好獨立雜誌的讀者而言,真的有必要有間書店。」她以現下的報攤經銷商(News Agency)為例,推斷讀者雖然能在這些地方看得到雜誌展示,卻對內容毫無所知,甚至不知從何挑起,「應該要有一間專門書店,不僅能看到封面、各種類的選擇,還能更深入了解其它相關資訊。」她也分析書店提供網路沒有的購買經驗,在書店裏,讀者可以要求打開閱讀,更確認自己是否喜歡雜誌的內容。
即使掌握實體店面的優勢,但恐怕還是難以匹敵購書率的逐年下滑,我忍不住問起書店該怎麼維持收支平衡,Jessica苦笑回應,「很幸運地,到目前為止,衝着名氣上門的觀光客幫了不少忙。」凡是遇上任何節慶、時尚週、設計週這種日子,店內的生意自然也就跟着大幅成長。也確實,在我採訪的同時,上門的顧客有說英文、華語、拉丁語系的絡繹不絕,這間書店幾乎很少處於空無一人的狀態。
特別才是生存之道
回首創業的這些日子,Jessica自認看盡紙本雜誌的大起大落,也累積出一套對於獨立雜誌的細膩觀察。
她認為,愈特殊的雜誌愈能得到讀者青睞,就像這幾年市場上突然大量湧現以「聚會」(gathering)為主題的雜誌,其中以此類型的開創者《Kinfolk》最為成功;然而在《Kinfolk》之後,許多長相類似的雜誌陸續出現,難以在視覺與內容上區隔,自然不討讀者歡心。反觀像西班牙獨樹一幟的室內設計雜誌《apartamento》受到讀者熱烈歡迎,前四期刊物甚至賣到斷貨,現在只能在二手拍賣網站上搜尋,價格也早已水漲船高。
另外如在柏林誕生的旅行雜誌《The Travel Almanac》,開創了私人化書寫與觀看方式,呈現創作者旅行與心靈體驗,亦算是反擊大眾化、消費性為主的旅行雜誌;雜誌更以紙質、黑白照片或素色插畫重現老式旅行雜誌的「樸質感」。《The Plant》在雜誌中每期重點介紹一種植物,諸如羊角蕨、山茶花等小專題,植物與創意人的故事是雜誌最動人的部分。來自倫敦的《Riposte》則是另一本新時代女性刊物,每期關注大膽迷人的女性,並與他們討論自己的成功、失敗與激情,除了賣相好,銷售也特別好。
Jessica還觀察到愈來愈多雜誌以英語發聲,包括來自法國、瑞典、蘇聯、中東等地的獨立雜誌。在Jessica心目中,最喜歡的獨立雜誌排行榜也會依照不同期數不同內容而變動,有兩本雜誌始終在她心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一是由設計史上影響深遠的德國包浩斯建築學院基金會(Bauhaus Dessau Foundation)創辦的《Bauhaus》雜誌,揭示設計界重要趨勢;另一則是文學雜誌《McSweeney's 》,這本刊物曾集結被退稿的文章、年輕作家的文稿,還以報紙、方正立體盒子的形式出版,讓人深深著迷他們的好點子及創意。
在Jessica的定義裏,獨立雜誌的獨立之可貴,就在於毋需背負市場、公司、集團的龐大壓力,可以更天馬行空地做雜誌,而且最好是能將雜誌作為興趣而非正業,「這也是在柏林生活的好處,有份正式工作,然後發展自己的興趣,這樣就算不賺錢也沒有壓力,只要確定到老的時候,有足夠的錢上餐廳或租間好公寓就行。」
讀者評論 0